浙江省地方特產
- 龍泉香菇
- 原為野生,后由龍泉、慶元、景寧縣人工栽培成功,已有800余年歷史。宋陳佳玉所撰《蕈譜》一書載:“香茹,其香與味為諸菌之冠”,并列為貢品。目前云和、開化也有生產基地。
- 杭菊
- 主產于桐鄉、海寧一帶,因杭州栽培歷史悠久,故名。已有300余年種植歷史,古時曾作為貢品。
- 浙玄參
- 種植歷史已800余年,原產于杭州市效的筧橋和余杭、臨安等地,因產量大,質量最佳而得名?,F主產在磐安、東陽、仙居等縣市山區。
- 浙貝母
- 大者稱“元寶貝”,小者稱“珠貝”。均以鱗葉肥厚、表面及斷面白色、粉性足者為佳。味苦,性寒。具清熱化痰、散結解毒之功效,主治風熱咳嗽、咯痰黃稠、肺癰喉痹、癭瘤、瘡傷腫毒等癥?,F主要產區在鄞江橋至樟村綿延數十里的地區,以鄞縣產量最大。以色白、個碩大、豐滿質實為其特點。此外尚有東陽的東貝,已有100余年種植歷史;和產于于潛天目山地帶的于潛野貝;以及產于長興、德清縣的坪貝。
- 浙江厚樸
- 主產于云和、龍泉、遂昌等縣。原為野生,1970年人工栽培成功。具皮厚,斷面紫色,油足氣香之特點。
- 杭白芍
- 主產于東陽、磐安、縉云、永康、臨安、余姚等縣市,以東陽市和磐安縣產量最多,品質最佳,具有質堅實,粗肥勻,粉性足的特點。因以杭州為集散地,故得名。已有1000余年種植歷史。
- 浙江玉竹
- 主產于磐安、東陽、仙居、安吉、浦江、新昌、嵊縣、長興、余杭等縣市的山區和半山區。
- 浙江白術
- 始種于天臺,現主產于東陽、磐安、新昌、天臺、嵊縣、臨安、仙居等縣市,以嵊縣、新昌地區產量最大,臨安于潛所產品質最佳,特稱為“于術”;磐安盤山區所產形似青蛙,世稱“蛙術”;龍泉和淳安縣所產稱“種術”。
- 長興白果
- 產于長興、臨安、諸暨、富陽等縣,以長興產量最多。品種有銀杏、梅核和佛子,以銀杏最佳,顆粒大,似杏;梅核形圓略扁,顆粒較小,果仁軟滑甘甜,清香味美;佛子形長圓或橢圓,兩端尖,顆粒較大,核飽滿,味甘美,質佳。
- 雨茶
- 原為珠茶精制加工中產生的一種花色。主產于嵊縣、新昌、紹興、上虞、余姚、奉化、象山、東陽等縣市。雨茶的色、香、味、形具有中國名茶的獨特風格,條索細嫩緊實,稍露嫩莖,色澤綠潤起霜,內質香氣濃鮮,滋味醇厚,湯色黃綠。
- 浙江紅醋
- 簡稱浙醋,因其色為玫瑰,又稱玫瑰米醋、玫瑰香醋等,已有百余年生產歷史。據民國時期出牌的《醫學大辭典》載:“產醋浙江杭紹二縣為最佳”。
- 浙江壇紫菜
- 產于普陀、鄞縣、象山、黃巖、溫嶺、洞頭、蒼南等縣,以洞頭產量最多,為全省商品紫菜基地。產品鮮嫩勻薄,質松色佳,風味特好。
- 龍泉青瓷
- 以其釉呈鐵綠色,稱青釉,產品因名青瓷。造型優美,古色古香,釉色晶瑩潤澤,蘊如翠玉。龍泉青瓷起源于五代,興盛于南宋。南宋時,該青瓷有哥窯、弟窯(又稱龍泉窯)兩種不同風格。哥窯產品特點為:土脈細紫,質薄色青,濃淡不一,紫口鐵足,多有斷紋,號百圾碎。弟窯產品特點為:質厚,以白土造器,色如美玉,影露白痕,無紋片。哥窯遂以造型見長,以釉色取勝,以紋片著稱,與官、汝、定、勻齊名,并稱宋代五大名窯。哥、弟兩窯的共同特點為:釉層較厚,色澤澄青,晶瑩如玉,造型古樸,工藝精湛,具有濃厚的民族傳統與地方特色。
- 越瓷
- 越窯青瓷的簡稱。越窯即今紹興、蕭山、上虞、余姚一帶,是為中國瓷器的發源地,青瓷生產歷史已達2000余年。著名產品有:仿晉羽觴,古樸典雅,有濃厚的古越瓷韻味;青花餐具,明凈素雅;正德式成套餐具,具有明代正德年間御用食具的款式;高溫變色釉瓷器,能隨不同光源,變幻為紫藍、天青、玫瑰、桔紅等14種顏色;以及各式花瓶,玲瓏剔透的瓷雕塑品,潔白無瑕的滑石質瓷,銅紅釉珍品,薄如蟬翼的雜技轉碟等。
- 浙江昆布
- 又名鵝掌菜。味咸,性寒。具消痰、軟堅、散結、行水之功效,治癭瘤,水腫,睪丸腫痛等癥。浙江所產昆布因可治吐血病,俗稱“吐血菜”,主產于岱山、嵊泗、洞頭、平陽等縣的沿海島嶼。
- 富春鰣魚
- 主產于錢塘江中游的富春江段。
- 浙江珍眉
- 由于原料選用上檔優質毛茶,自然品質優良,工藝合理,設備先進,成茶外形及內質均具獨特風格。特珍生產已有50余年歷史。
- 浙江天壇牌珠茶
- 又名圓茶,主產于嵊縣、紹興、新昌等地。外型渾圓緊結,形如珍珠,色澤墨綠,身骨重實,湯色橙黃,香高味醇,經久耐泡,生津止渴性強,具有多種功效與藥用價值。珠茶生產系由著名的日鑄茶長期發展演變而來,為出口綠茶中數量最多的品種之一。最初出口稱“熙春”或“貢熙”,初入歐洲市場,名噪一時。18世紀中期,倫敦市場熙春價格之高,不亞于珠寶。
- 浙江綢緞
- 主產于杭州、嘉興、湖州、紹興四市。其種類齊全,花色繁多,包括綢、緞、綾、羅、錦、紡、絨、縐等各類產品。北宋時該地已成為全國絲織業中心;南宋以后歷代官府分別在浙江各主要城市設織錦院、絲織坊、染肆等,尤其是杭嘉湖地區,出現“機杼之聲,比戶相聞”的盛況。至清末,杭州一地純絲織物的輸出量占全國首位。
(宋)哥窯—粉青葵瓣口盤
(五代)青磁夾耳壺
杭州市
- 西湖純菜
- 產于西湖。明代已有記載。每年5月中旬至7月中旬尤佳,莖葉肥壯、鮮嫩、蛋白質多,質量最佳。
- 杭白芷
- 主產于杭州市郊區筧橋,余杭、臨海、樂清、黃巖等地亦有。氣芳香,味苦辛,以根條粗大、皮細、粉性足、香氣濃者為佳。
- 杭萸肉
- 主產于天目山麓的淳安、臨安、桐廬3縣市,因以杭州為集散地,故稱。以色艷、有光澤、無核、皮肉肥厚著稱。
- 杭州龍須面
- 以其纖細,喻如龍須而得名。具有纖細、柔軟、挺直、光滑、快熟、易消化等特點。適宜老人、兒童、產婦食用。
- 西湖龍井
- 簡稱龍井。產于西湖西南的龍井村四周山區。以獅子峰所產最佳,其色澤嫩黃,香高持久,被譽為“龍井之巔”。龍井村所產以芽葉肥嫩,芽峰顯露,茶味較濃為特色。梅家塢所產做工精湛,色澤翠綠,形似碗釘,扁平光滑,湯澄碧綠,味鮮爽口。營養豐富,有生津止渴,提神益思,消食利尿,除煩去膩,消炎解毒等功效。該茶明代已名聞天下。
- 杭州旗槍
- 產于西湖區和余杭、富陽、蕭山等縣市。因該茶經開水沖泡后,葉如旗,芽似槍,故名。已有400余年生產歷史。成品外形平扁光涌,挺直有芽峰,色澤綠潤;香氣清高鮮爽,湯色淺綠明亮,滋味醇和。
- 西湖九曲紅
- 又稱九曲紅梅、九曲烏龍。屬工夫紅茶。產于市郊西湖區湖埠的大塢山,成品外形彎曲細緊,如魚鉤狀;披滿金色絨毛,色澤烏潤;湯色鮮亮紅艷,香高氣爽。已有百余年生產歷史。
- 杭州奶油話梅
- 成品保持梅坯品質、色澤,肉質細膩,入口時先酸后甜,富奶油芳香,果肉食盡后,其核尚有甜、酸、咸味,具生津止渴,開胃鎮嘔,解熱祛風寒等功效。生產歷史已百余年。
- 杭州糖桂花
- 系以白糖及桂花為原料加工制成。成品具有天然芳香,蜜甜可口,色澤黃艷,起調香增色作用。對人體有溫中散寒、暖胃止痛等功效。
- 杭州都錦生織錦
- 系以創始人都錦生技師之名命名。分為絲織工藝品與綢緞兩大類,有1000余花色品種。絲織工藝品類包括:風景織錦、裝飾織錦與絲織人像3個品種。風景織錦有彩色織錦、五彩織錦畫及絲織畫軸3種。彩色織錦具有強烈的繡花風格,能將彩色照片、國畫、水粉畫、油畫等不同作品,真切地移植于絲織品上,栩栩如生。五彩織錦在織物組成上具有絲織畫的特點,色彩絢麗。絲織畫軸畫面主題突出,立體感強,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格。絲織像片屬特種藝術品,織成的人物像片質地平挺,畫面層次豐富,形像逼真??楀\綢緞類包括:人絲織錦緞、人絲古香緞、絲織被面及絲織褥面錦等產品。
- 杭州仿南宋官窯瓷
- 系仿照南宋官窯產品的造型、釉色、紋片等特點制成的仿制品。與哥、汝、定、鈞并列為宋代五大名窯,創始于南宋。其釉色瑩潤,端莊秀麗,獨居一格,為世所珍,其特色為“紫口鐵足”,胎薄釉厚,釉色濃淡不一。器形工整,厚釉晶瑩,歷來被譽為“瓷器明珠”。
- 杭州綠豆糕
- 色澤淺黃常綠,細膩油潤香甜,為綠豆清香型的夏令佳品。
- 杭州絲織被面
- 分為真絲被面、軟緞被面、織錦古香被面與線綈被面四大類、10余個品種、近百種花樣,每花樣又有數種以至數十種顏色。唐代織造的紅地龍鳳錦被曾列為貢品。
- 西泠印泥
- 杭州西湖西泠橋畔的西泠印社所產,又使用創始人姓名,稱潛泉印泥。已有80余年生產歷史。吳隱(字潛泉)為其創始人之一,以精制印泥聞名,通過生產、銷售印泥,為印社的籌建付出一定貢獻。
- 杭州天竺筷
- 系采用杭州市天竺山所產苦竹為原料加工制成。其高級品必選2年生苦竹。產品質地堅韌輕巧,竹皮光滑易除污垢,因屬篾青不致發酶變黑,美觀大方,價格低廉。該筷創始于清光緒年間。
- 杭州張小泉剪刀
- 杭州市張小泉剪刀廠生產。已有300余年歷史。清乾隆年間列為貢品,稱“宮剪”。
- 杭州王星記扇子
- 杭州市王星記扇廠生產,自古享有“杭州雅扇”的盛譽。與絲綢、茶葉并稱為“杭產三絕”。杭州制扇,盛于南宋,因眾多的畫扇藝人與制扇工匠隨宋室南渡,云集于杭。杭州王星記扇莊(王星記扇廠的前身)素有“扇子總匯”之稱,創始于清光緒元年(1875年),至今已有百余年生產歷史,多次作為貢品進獻皇室。
- 西湖綢傘
- 其傘骨取材于本省所產的淡竹。傘面則用絲織綢料,肥細勻凈,質地牢固,薄如蟬翼。其中的晴雨兩用傘,保持原有西湖綢傘特色,而達到不褪色、不落花、不老化、不滲水的要求。
西湖區:西湖龍井、西湖純菜、滿覺隴桂花。
蕭山區
- 絡麻
- 種植面積和產量居全國之首。
- 蕭山雞
- 又稱蕭山大種雞、越雞。羽毛、喙部和腳脛均呈金黃色,故又稱三黃雞。主要分布于瓜瀝、義蓬、坎山、城北等地。該雞成熟早、生長快、體形肥大、肉質細嫩、產蛋率高。營養豐富,對人體具有補益五臟、治脾胃虛弱之功效。民間以仔雞與黃氏燉服,對慢性肝炎、腰肌酸痛、神經衰弱、氣虛盜汗、腎陽不足等癥有較好療效。其飼養歷史已達2000余年。
- 蕭山蘿卜干
- 以該市“一刀種”蘿卜為原料,以其長度與菜刀相近,加工時一刀可分兩半而得名。成品經年不壞,香味不散。該品已有800余年生產歷史。
- 蕭山花邊
- 別稱抽紗、萬縷絲、萬里斯。其圖案結構嚴謹,技藝精湛,色澤素雅,款式多樣。近年更有甚多創新,較為突出者為取黃巖繃繡所具有的花色多樣、立體感強、雅致大方的特點,與蕭山花邊針法細膩粗巧、風格幽雅的特點相融合,創制“全雕鑲邊大套”,其圖案有粗有細互相襯托,各顯特色,富有變化,使傳統的萬縷絲花邊式樣更為新穎。
城廂鎮塘里陳:羽絨制品暢銷國內外。
長山村:“仿南宋官窯”瓷器享譽盛名。
建德市
梅城鎮:嚴東關五加皮酒。
楊村橋鎮:嚴州白梨。
大同鎮:大同烘豆腐。
安仁鎮:生漆,又曰“嚴漆”,已有一千余年歷史。
下包鄉:建德苞茶聞名。
童家鄉:里洪坑的紅茶。
上馬鄉:上馬筍干。
姚村鄉:三都苞茶。
富陽市
- 東塢山豆腐皮
- 產于受降鄉東塢山村,成品薄如蟬翼,輕似絹紗,油潤光亮,白凈透明,韌性好,拉力強,落水不糊,干燥衛生,不易酶變,有金衣之稱。明代被列為貢品。
- 富陽土紙
- 系富陽市以土法生產的文化、生活用紙。產量占全省產量的40%,成為全國土紙產量最大的縣份,素稱“土紙之鄉”。其生產歷史悠久,馳名中外。早在唐代,該地所產上細黃白狀紙已聞名于世。
特產東塢山豆腐皮、巖頂茗毫、月和毛尖茶。
富陽鎮赤松村:竹編、藤編。
新登鎮:茶葉、蠶繭、白果、香菇、竹筍。
大源鎮:大源元書紙為上佳品。
高橋鎮:坑西苦竹、紫竹。峽嶺湖筆著名。
里山鎮:安頂云霧茶、土紙。
新義鄉:榧子。
余杭區
- 超山青梅
- 早在唐代已植梅,現仍保存唐梅與宋梅各一株。有青梅、白梅和花梅3種。青梅肉質松脆爽口,味酸汁多,宜生食。白梅味酸而微苦,有的稍帶澀味?;酚址Q桃梅,肉厚核小,宜鹽漬或作蜜餞。在醫學上,梅有治久咳瀉痢、婦女血崩、小孩頭瘡等癥。
- 徑山香茗
- 產于境內的徑山。徑山主峰凌霄峰所產,質量尤佳。茶葉外形細嫩有毫,色澤綠翠,香氣清馥,湯色嫩綠瑩亮,滋味嫩鮮。徑山產茶歷史悠久,始栽于唐,聞名于宋。
- 西湖藕粉
- 別名三家村藕粉。而三家村的藕始引種自西湖,故而得名。已有200余年的生產歷史。呈薄片狀,白里透紅,質地細膩,潔凈清芳,經沸水沖調后晶瑩透明,味醇清口。其營養豐富。具有生津、清熱、開胃、補肺、滋陰、養血等功效。為老、弱、病、幼皆宜的滋補佳品。于清代被列為貢品。
- 塘棲枇杷
- 產于塘棲、東塘、四維等地,品質特佳,具有個大、肉厚、味甜的特色,有20多個品種,按皮色分為草種、白沙、紅種3類;按質地以白沙為上,紅種次之。塘棲枇杷始于隋煬帝時代(612年)。唐為貢品。
特產塘棲枇杷、超山青梅、三家村藕粉、三墩春筍、大紅袍荸薺、余杭絲綿、蔣村柿子、徑山香茗。
余杭鎮:清水絲棉,曾為貢品。
倉前鎮:清水絲棉。
臨平鎮:>臨平甘蔗、小林黃姜。
雙溪鎮:雙徑雨前茶、谷雨春茶、四嶺高綠茶。
鸕鳥鎮:毛竹、茶葉。
中泰鄉:笛竹、劍茶。
彭公鄉:竹筍。
臨安市
- 昌化山核桃
- 分布于臨安市昌化、于潛,淳安縣臨岐、唐村,安吉縣孝豐,桐廬縣分水等地,以臨安市昌化地區出產最多,品質居上,故統稱為昌化山核桃。栽培歷史已200多年,以“薄殼果”最佳,清脆可口,香酥兼備。重點產區天目山。
- 天目筍干
- 又稱扁尖,產于天目山區。據《臨安縣志》載,早在400年前即聞名于世。優質品保持青翠、肥嫩、清香、味美之特色。
- 天目青頂
- 別名天目云霧茶,產于天目山區。主要分布于東天目山臨目的太子廟、龍須庵,楊嶺的溪里、小嶺坑,東坑的朱家,橫渡的森羅坪等地。成品外形緊結成條,葉質肥厚,芽毫顯著,色澤深綠,油潤有光;沖泡后,湯色清澈明凈,芽葉朵朵可辨,滋味鮮美,清香持久。該茶生產歷史約從明代開始,當時被列為六品名茶之一,作為貢品。
- 昌化雞血石
- 產于臨安市昌化的玉巖山,以其色紅如血,故稱。該石硬度不高,加之紋彩艷麗,光澤晶瑩,內質溫潤,極宜制作印章,最受收藏家與篆刻家所珍愛。與青田燈光凍、福建壽山黃并稱我國三大佳石,而尤以雞血石最為珍貴。該石發現于明代,清乾隆以后倍受珍視,皇宮府第多大量收藏其工藝品及印章。
茶葉、筍干、山核桃被譽為“天目三寶”。特產于術、白果、山萸肉。
於潛鎮:白術。
昌化鎮白牛橋村:茶葉、山核、白果。
島石鎮仁里村:茶葉、山核桃、柿子。
太陽鎮:錦杭橋辣椒醬。
高虹鄉:香粉。
臨目鄉:“天目云霧”、“天目青頂”、“東坑名茶”等名茶?!疤炷壳囗敗睘橹袊糯柚?。
西天目鄉:天目筍干、天目云霧茶、天目烘青豆。
西天目鄉白鶴村:天目筍干、天目云霧茶、天目烘青豆。
桐廬縣
富春江鰣魚為魚中之魁。雪水云綠”和“天尊貢芽”茶為茶中珍品。
新合鄉:“雪水云綠”茶,為茶中精品。
歌舞鄉:“天尊貢芽”茶,為茶中珍品。
淳安縣
- 淳安鳩坑茶
- 產于鳩坑源。成茶芽葉肥壯、重實、魁梧、美觀,色澤黃綠油潤,銀毫長而特顯,茶香芬芳而帶有熟栗子香,滋味濃鮮。窨成的“鳩坑茉莉毛尖”、“茉莉雨前”均稱茶中珍品,其氣味芳香,生津止渴,齒頰留香。唐代已享有盛譽,為貢品。為全國十大名茶之一。
茶園鎮九龍源:“九龍”茶。傳明代此村連中9名進士,被譽稱為九龍,故名“九龍”。
瑤山鄉瑯洞村、屏門鄉秋源村、齊坑村:山核桃、山萸肉。
左口鄉:金絲蜜棗。
左口鄉左口村、汪宅鄉東漢村:蜜棗。
湖州市
- 湖州百合
- 以該市市郊、太湖沿岸的太湖鄉最著,故歷史上素以“太湖百合”著稱。所種的“卷丹”良種,具有個大、鱗莖肥厚的特點,被譽為“百合之王”。
- 湖州雪藕
- 主產于道場鄉,以藕身潔白似雪而得名。早在唐代已種植,清末作貢品。鮮嫩甜脆,色澤晶瑩,藕身長大,粗壯肥實,孔小肉厚,出粉率高。
- 南潯香大頭菜
- 又名五香大頭菜,主產于南潯鎮。產品色澤淡黃,貯久褐黃,菜片齊整,展視如扇,菜葉纏繞,嫩脆味鮮。常食可滋潤皮膚,預防腹瀉,增進食欲。本品已有200余年生產歷史。
- 湖州蒸谷米
- 系將蒸熟的稻谷,經干燥后碾制而成。該米外觀形似鼠牙,被譽為蛋黃米,且出飯率高,口感好,營養價值亦較普通大米為高。食之可預防腳氣病。該米生產歷史悠久。春秋戰國時,越王勾踐采取的“破吳七術”中,即有“宜擇精粟,蒸而與之?!?/dd>
- 雙林綾絹
- 系以桑蠶絲織成的絲織產品,花者稱綾,素者稱絹。宋代綾絹已成當時對外貿易的主要產品;唐代產品被列為貢品。
- 湖州湖筆
- 善璉為湖筆的發源地及主要產地,有“蒙公祠”古跡,為紀念“筆祖”蒙恬而建。已有1500余年生產歷史。與徽墨、宣紙、端硯并譽為“文房四寶”。
- 湖州羽扇
- 系用禽類翎羽加工而成。公元前200年,當地已有鶴翎羽扇的制作。其技藝流傳后世,成為民間的重要副業。
南潯鎮:南潯香大頭菜。
雙林鎮:子孫糕、姑嫂餅、板羊肉。
練市鎮:辣椒、烘青豆、白菊花。
橫街鄉輯里村:“輯里湖絲”,有“湖絲甲天下,輯里絲最佳”之稱。
長興縣
- 顧渚紫筍
- 產于水口鄉顧渚山一帶,因鮮茶葉色微紫,嫩葉背卷似筍殼,故稱。極品茶芽葉相抱似筍;上等茶芽挺嫩葉稍展,形似蘭花。成品色澤綠翠,銀毫明顯,香孕蘭惠之清,味甘醇而鮮美,茶湯清澈晶亮,葉底細嫩成朵。被譽為“青翠芳馨,嗅之醉人,啜之賞心”。唐廣德年間列為貢品。
夾浦鎮鼎甲橋村:金針菇、蘑菇、猴頭菇。
小浦鎮:青梅、白果、板栗、茶葉。
和平鎮回車嶺村:茶葉、桃、李。
水口鄉龍頭村:是唐代貢品金沙泉、紫筍茶產地。
槐坎鄉:毛竹、板栗、白果、茶葉。
后漾鄉:夾山楊梅、牛步早竹筍、青梅、茶葉、珍珠。
新塘鄉:蘆葦、小湖羊皮、淡水魚、太湖銀魚、白殼蝦、鱭魚。
二界嶺鄉:板栗、茶葉、竹筍、青梅。
太傅鄉山門口:白果、板栗、紫筍茶、青梅、毛竹。
白阜鄉:毛竹、白果、青梅、食用菌、草莓、茶葉。
管埭鄉尹家村:蠶繭、魚、鴨。
長橋鄉前途村:蠶繭、淡水魚。
畎橋鄉:淡水魚、珍珠、青梅、茶葉、蠶繭。
呂山鄉花墻門:雪藕、小湖羊皮、淡水魚、蠶繭。
長城鄉:蠶繭、淡水魚、藕、水果。
德清縣
- 莫干黃芽茶
- 產于莫干山,其條緊纖秀,細似蓮心,含嫩黃白毫芽尖,故名。成品芽葉完整,凈度良好,外形緊細成條似蓮心,芽葉肥壯顯茸毫,色澤黃嫩油潤,湯色橙黃明亮,香氣清鮮,滋味醇爽。早在晉代佛教盛行時,即有僧侶上莫干結庵種茶。
盛產蠶桑、小湖羊皮、竹毛、茶葉、淡水魚。
武康鎮:盛產竹、木材、茶葉。
城關鎮:所產蠶桑、絲綢。
新市鎮:盛產蠶桑、湖羊毛、淡水魚等。
雷甸鎮:盛產蠶桑、珍珠、枇杷。
干山鎮:盛產蠶桑、淡水魚、珍珠。
徐家莊鎮:所產甘蔗、枇杷。
上柏鎮:盛產竹筍。竹筍市場為全國之首。
三橋鎮:盛產竹筍、茶葉。
洛舍鎮:盛產蠶桑、淡水魚。
莫干山鎮、南路鄉:盛產毛竹、茶葉。
高林鄉:盛產蠶桑。
龍山鄉:盛產茶葉、水蜜桃。
三合鄉:盛產竹筍、淡水魚。
秋山鄉:盛產蠶桑、竹筍。
安吉縣
是全國毛竹著名產區。特產天目筍干、山核桃、安吉白片茶等。
天荒坪鎮:山核桃、毛竹、香榧、茶葉、天目筍干。
上墅鄉:“云霧茶”。
嘉興市
- 喜興南湖菱
- 主產于南湖、磨糖蕩、向家蕩及喜善縣楊廟等地。原為帶角的小青菱品種,經多年選育,培育出獨具特色的無角菱,又稱圓菱、和尚菱、餛飩菱等。皮薄色青,肉白水多,清香、脆甜、爽口,最宜鮮食。老熟菱經風干,菱肉格外甜美,經年不壞,俗稱風菱。1959年春,南湖附近一處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中,發現一只無角碳化菱,由此測定,南湖菱已有5900年左右生殖歷史。
有鳳橋水蜜桃、荸薺、新豐生姜、西瓜,棲真、七星雪里蕻,梅家蕩蜆子,連泗蕩、千畝蕩河蝦。
秀城區南湖鄉:巨峰葡萄。
秀城區東柵鄉:“文虎醬鴨”,被譽為“浙江第一鴨”。
秀城區嘉北鄉陶家橋:穆河溪南湖菱。
海寧市
- 斜橋榨菜
- 產于斜橋區。其生產技藝自四川引入,30年代初,抗日戰爭爆發,川地產品中斷,上海市場奇缺,斜橋所產遂從而取代,規模大為擴展,延及桐鄉縣、蕭山市等地。目前,余姚、黃巖、溫嶺、溫州等地均有種植及制作。
土特產有斜橋榨菜、海寧西瓜、甘蔗、桑苗、湖羊羔皮。優質水果有蜜桔、桃、葡萄。
平湖市
- 平湖西瓜
- 因品質佳,有“江南第一瓜”之譽稱。平湖西瓜品種有10多種,其中優良品種有:馬鈴瓜、小馬鈴瓜、解放瓜、臺黑瓜、中育1號等,平湖西瓜素以瓜型中等、皮薄籽少、汁多瓤細、味甜爽口著稱。
- 平湖糟蛋
- 因其外皮為軟殼蛋膜,又稱軟殼糟蛋;舊時屬名貴禮品,別名官禮糟蛋。其外觀晶瑩,半透明,蛋形飽滿;蛋白呈乳白色軟嫩膠凍狀,蛋黃呈桔紅色或黃色半凝固狀。質地柔軟,含有濃郁、醇和的酒香,余味無窮。本品為冷食食品,不必蒸煮,食時取放碟內,用筷輕挑,破其軟殼,即可食用。其營養豐富,可開胃助消化,促進血液循環。清乾隆年間曾列為貢品。
所產西瓜、糟蛋、元青豆、紅爪生姜、干制海蜇、蜂蜜、蜂王漿有盛名。
前進鄉:西瓜、生姜。
桐鄉市
- 桐鄉醉李
- 原產于桐鄉桃園村一帶,以后長興縣金村也大量種植。皮色紅暈透明如琥珀,拭去表面白色蠟粉,可在皮上戳個小孔,插入空心管吮吸漿液,風味極佳。果漿中,除果汁外,還有較多的細纖維質,果汁甜蜜而帶有酒香,故名。已有2500余年歷史。
- 桐鄉辣醬
- 以紅辣椒、甜面醬、植物油(菜油和麻油)制成。選用當地生產的鮮紅丁頭辣茄,肉厚、籽少、辣味重;迄今已達300余年。清乾隆年間最盛,被列為進京貢品,故一度改名為“進京辣醬”。
- 桐鄉紅煙
- 系用太陽熱能晾曬制成。本品始產于明嘉靖年間,迄今已有400余年歷史。
烏鎮鎮:姑嫂餅、三珍齋醬雞。
屠甸鎮:掛面、云片糕。
洲泉鎮:絲綿。
青石鄉、義馬鄉:絲綿、湖羊皮。
虎嘯鄉:小湖羊皮、杭白菊。
百桃鄉:醉李。
百桃鄉桃園頭:醉李。
嘉善縣
特產銀魚、汾湖蟹。磚瓦業明、清即已馳名江南。
洪溪鎮:所制京磚著名。
西塘鎮:嘉善酒廠歷史悠久。
大舜鄉:鈕扣生產歷史悠久。
海鹽縣
土特產有茶葉、柑橘、西瓜、竹筍、淡水魚、鰻苗。
沈蕩鎮:小湖羊皮、大蒜頭、大閘蟹。
澉浦鎮:柑橘、茶葉。
通元鎮:浦漾紅菱、通元桃子、六里山西瓜。
橫港鄉:大閘蟹。
城西鄉:大頭菜、南瓜。
海塘鄉:蜂蜜、鰻苗。
金華市
- 金佛手
- 以羅店為著名產區。芳香特濃,經久不逝,含水分少,易于貯藏。栽培歷史已900余年,以種植南京種為主。
- 金華舉巖
- 產于雙龍洞頂鹿田村附近。古時稱婺州碧乳茶。成品茶條稍緊略扁,茸毫依稀可見,銀翠相互交輝,形態優美自然,湯色淺黃一色,香味芬芳勝栗,滋味鮮醇甘美,茶香濃厚雋永。早在1000余年前五代十國時期毛文錫所著《茶譜》中即有“婺州有舉巖茶,斤片方細,所出雖少,味極甘芳,煎如碧乳”之記載。
- 金華茉莉花茶
- 簡稱金華花茶。已有300余年生產歷史。銀毫顯露布全身,芽葉花朵條卷緊,色澤黃綠透翠,湯色金黃清明。茶香濃郁清高,滋味鮮爽甘醇。旗槍交錯杯中,形態優美自然。飲用該茶不僅有茶葉裨益人體健康之功,且具茉莉花的藥理效果。
- 金華火腿
- 以其肉色嫣紅似火,故稱。產于金華、東陽、義烏、浦江、蘭溪、永康等地,舊時均屬金華府,故統稱金華火腿。又稱南腿。系采用當地的“兩頭烏”良種豬的腿部,該豬頭、臀烏黑,其余皆白,后腿最為豐滿,瘦多肥少,腳細爪白,皮薄肉嫩。成品皮色黃亮,外形美觀,肉紅細嫩,香氣濃郁,鮮美可口。本品品種繁多,但以東陽縣上蔣村生產的特級金華蔣腿(舊稱雪舫蔣腿,簡稱蔣腿)品質最佳。蔣腿皮薄腳細,腿心飽滿,精肉多而細嫩,紅似玫瑰,脂肪玉白,斷面紅白分明,咸淡適中,香味清醇,形如竹葉,皮色黃亮,被譽為金華火腿的極品。
- 金華酥餅
- 其餡心用干菜為主料,故又名干菜酥餅。傳為唐將程咬金所創,售以為生,至今該行業中仍奉程為祖師。明代已聞名于世,譽為“聞香下馬”的名點。產品兩面金黃,形如蟹殼,外松里脆,落地即碎,手捏成粉,咸香可口。
羅店鎮:白蘭花、茶花、茉莉花。刀剪。為佛手著名產地。
羅店鎮后溪河:佛手、山茶花、茉莉花、五針松、盆景觀賞花卉。
羅店鎮西吳村:佛手栽培,明、清即已聞名。是佛手最早產地。
多湖鎮望府墩:無錫桃。
蔣堂鎮:服裝、彩色墻外磚、特種電機產品。
竹馬鄉:石灰石、花崗石等礦產質優量大。
蘭溪市
- 蘭溪大青豆
- 其色澤青翠,豆粒呈橢圓形,千粒重高達35克以上,較一般大豆重5-10克,故名。產地種植歷史悠久。最宜制豆腐、發豆芽等食用。與一般大豆相比,□肉食之較為酥松,炒熟食之較為松脆。特宜加工代奶粉、人造肉等營養品。
- 蘭溪金絲蜜棗
- 成品色澤金黃透明,肉質疏松香甜,棗身干燥,面透糖霜,無焦皮,無糖心,色、香味、形俱佳。食之營養豐富。蜂糖蜜棗并具潤肺化痰、清熱解毒之功效。生產歷史已達400余年,明代即為貢品。
- 蘭溪黑桃咸蛋
- 因成品外包黑灰,形如桃,故名。又名灰包咸蛋、灰蛋。已有6百余年歷史。系以優質鴨蛋為原料加工而成。其蛋白鮮嫩,蛋黃松沙油潤,咸淡適宜,滋味清香,食不膩口,容易消化,增進食欲,耐于貯藏。
朱家鄉:浙江名茶“云霧毛峰”。
孟湖鄉:浙江名茶“李漁茶”。
白沙鄉龍門村:“龍門茶”。
下陳鄉:浙江名茶“毛峰茶”。
柏杜鄉水閣:有優質礦泉水資源。
義烏市
- 義烏大棗
- 集中產于平疇鄉沙溪、橋東鄉樊村、后宅鄉全備、福田鄉殿山等地,已有1000多年種植歷史,為江南著名“青棗之鄉”。為我國南棗中的佳品。清代歲歲進貢,又有貢棗、京果之稱。
義烏小商品全球聞名。糖蔗種植歷史悠久。盛產蜜棗、南棗、梨、茶葉、蠶繭。
后宅鎮:特產豆腐皮。
義亭鎮缸窯:陶器生產始于宋代,歷史悠久。
吳店鎮:紅糖、西瓜。
廿三里鎮李塘村:山花梨。
東陽市
- 東陽木雕
- 系以樟木等木材為原料,雕刻成用于建筑、家具用具的各種裝飾及藝術欣賞品。其造型美觀,刀法精練,形象生動,圖案精致。題材內容豐富,多采用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民間傳說與戲曲故事為題材。東陽木雕具有千年以上歷史。
東陽木雕、竹編歷史悠久,工藝精美。特產草席、蜂蜜、茶葉、兔毛、金針菜,尤以“金華火腿”著名。
吳寧鎮:“金華火腿”、木雕、竹編。
北江鎮上蔣村:所產火腿素稱“金華火腿出東陽,東陽火腿出上蔣”,蔣子舫火腿馳名中外。
永康市
特產柑橘、生姜、香菇、藥材、灰鵝、火腿。有全國最大五金專業市場。
芝英鎮:柑橘、灰鵝。
古山鎮:銼刀、剪刀、菜刀。
方巖鎮巖下街村:方巖紙花。
四路鎮:菜刀。
四路鎮呂南宅村:制陶工業悠久。
胡庫鎮:木桿秤、案秤、臺秤、地中衡等,為全國最大衡器生產基地。
金東區
名優產品有金華火腿、壽生酒、特大白桃、葡萄、佛手、兩頭烏良種豬。
江東鎮:檀香扇。
源東鄉:特大白桃(平均重350克/只)、葡萄、蘋果。
武義縣
宣蓮、棕繃,為“武義二絕”。
武陽鎮白溪:白溪豆腐。
柳城畬族鎮:宣蓮、棕繃。
柳城畬族鎮祝村:祝村宣蓮,是中國宣蓮的主產地,傳為清室貢品。質量最佳。
王宅鎮、桐琴鎮:杭州蜜梨。
王宅鎮要巨村:柑橘、茶葉、珍珠、茭白、杭州蜜梨。
王宅鎮馬府下:蜜梨、柑橘、茶葉、獼猴桃、杭州蜜梨。
桃溪鎮:宣蓮。
桃溪鎮大河源:香菇、獼猴桃。
桃溪鎮澤村:苧麻、、柑橘、枇杷。
茭道鄉:茶葉、水果。
桃溪灘鄉余家村:特產名茶,有迎霜、福云、龍井、毛峰、銀針、碧螺春、雨花茶、福鼎大白、九龍銀毫等10多種。
西聯鄉:宣蓮、香菇、藥材、茶葉、板栗、獼猴桃。
新塘鄉:獼猴桃。
竹客鄉:香菇。
三港鄉:茶葉、油茶籽、香菇、柑橘、板栗、蠶繭。
浦江縣
- 浦江麥稈剪貼畫
- 別稱麥稈花,產于浦江縣。系采用當地大麥稈的第二、三、四節為原料,其韌性強,資源豐富,取材方便。用化學粘合劑粘貼,制成各種工藝品。
“桃形李”為國內水果珍稀?!捌纸汉痢睘槿珖?。服裝、玻璃珠有名。衍縫制品、竹葉熏腿、火腿芯、保鮮豆腐皮遠銷國外。麥桿草編、浦江剪紙歷史悠久。
黃宅鎮李源村:花邊加工業發達,尤以衍縫被最多。
白馬鎮嵩溪村:枇杷。
>白馬鎮旌塢村:枇杷、石榴。千瓣紅石榴更是聞名。
鄭家塢鎮吳大路村:豆腐皮、麥芽糖。
鄭宅鎮:麥桿工藝品。
巖頭鎮:棗、梨、板栗。
杭坪鎮曹源村:珍品“竹葉熏腿”。
檀溪鎮:所產高山云霧茶是“浦江春毫”名茶最佳原料。名產“云綠茶”、珍品“竹葉熏腿”。
治平鄉:山花梨、“游絲”魚網。
治平鄉石斛橋:飴糖、豆腐皮。
花橋鄉:黃桃、青棗、板栗、粗榧。
磐安縣
“磐安云峰”聞名全國。香菇為省第二生產大縣。中藥材以元胡、白術為大宗,有1千多年種植歷史。
深澤鄉羅家村:羅家粉干遠近聞名。
冷水鄉潘潭:特產香菇,是磐安香菇的主產地。
墨林鄉崗頭村:元胡、白術。
麗水市
凍石為青田名貴石雕用材。龍泉寶劍、青田石雕馳名中外。名產惠明茶、慶元香菇。
蓮都區
- 麗水白蓮
- 又名處州白蓮,因該市在明、清兩代為處州府治,故名。具有粒圓、飽滿、色白、肉綿、味甘五大特點。按品質規格分為伏蓮和秋蓮兩種。伏蓮顆粒圓整飽滿,殼薄,表皮白而微紅,掰開兩片,蓮芯緊貼蓮肉,空槽淺狹,肉厚質佳。秋蓮肉薄,質較次。已有1400多年栽培歷史。
特產柑橘、西瓜、茶葉、草莓、板栗、毛竹、兔毛。
城關鎮古城:楊梅、柑橘、毛竹。
碧湖鎮:碧湖子豬。
富嶺鄉:白蓮、枇杷、柑橘。
雙簧鄉:草莓、茭白、柑橘。
黃村鄉、嚴鳥鄉:毛竹、茶葉。
麗新畬族鄉:茶葉、柑橘。
巨溪鄉:板栗、毛竹、茶葉。
龍泉市
- 特產香菇、筍干、茶葉、厚樸、茯苓、靈芝、木耳。龍泉青瓷,南宋時就聞名世界,素以珍品飲譽全球。龍泉寶劍久負盛名。
縉云縣
特產茶葉、蠶繭、元胡、貝母、香菇、柑橘。盛產金針菜。蛋用型麻鴨馳名。
壺鎮鎮湖川村:制硝、爆竹。
新建鎮:蛋用型麻鴨。
白竹鄉:元胡、芍藥、白術、貝母。
溶江鄉:“上光”板栗。
青田縣
- 青田石雕
- 系以青田石為原料,經手工雕刻制成的工藝美術品。有眾多品種。其中尤以凍石或稱燈明石者最為名貴,瑩潔如玉,呈半透明,于燈光下視之,瑩明濕潤,宛如冰凍。產品質地堅固,色澤豐富,經久耐用,陳設方便,能長期保持天然色澤與特有石質之美。
特產謝芝栗。
溫溪鎮寺下村:粉干。
山口鎮:馳名中外的“青田石雕”即出于此特產。
臘口鎮:木折椅。
黃垟鄉:“峰山茶”。
海溪鄉:米粉絲。
章旦鄉:蘭頭筍。
方山鄉:高山云霧茶。
方山鄉裘山、奎巖莊:石雕工藝品。
云和縣
長裙竹蓀、黑木耳、香菇、茶葉、柑橘?!霸坪脱├妗甭劽?。
云壇鄉:“云和雪梨”。
遂昌縣
盛產茶葉。
松陽縣
名產松陽煙葉、銀猴茶、玉峰茶。
玉巖鎮:香榧、板栗、大紅袍赤豆。
大東壩鎮、裕溪鄉:板栗。
象溪鎮:板栗、柿子。
新興鄉:大栗。
望松鄉:香榧。
竹源鄉:楊梅。
楓坪鄉:柿棗。
慶元縣
銀屏茶、碧玉春茶品質優良,獨具清香。盛產香菇,建有全國最大的香菇市場。
五大堡鄉:香菇、松脂、茯苓、厚樸。
景寧畬族自治縣
- 金獎惠明
- 又稱景寧惠明,簡稱惠明茶。產于毀墾區赤木山的惠明村。成茶條索緊縮壯實,顆粒飽滿,色澤翠綠光潤,全芽披毫,茶味鮮爽甘醇,帶有蘭花香,湯色清澈明綠。該茶生產始于唐代。
特產茶葉、香菇、黑木耳、厚樸、茯苓?;菝鞑柚?。
秋爐鄉:香菇、白木耳、茶葉、板栗、茯苓、毛棕。
大地鄉:山楂。
臺州市
- 黃巖翻簧竹雕
- 產于黃巖區,系利用毛竹,加工制成的工藝美術品。有各種山水、建筑、人物、花卉、禽獸、蟲魚,無不栩栩如生,毫發可見。造型優美,色澤古雅,牢固耐用等特點。該工藝為清同治年間木雕藝人陳堯臣所創造。
- 溫嶺咸草帽
- 為臺州草編重要品種之一。咸草為多年生濕生宿根性草本植物。1958年開始生產,現已成為農村重要副業。
- 臺州麻帽
- 系以麻為原料編織成帽,作為遮陽防熱,擋風除塵,裝飾美化之用。產品編織精細,款式大方,花紋美觀,圖案清晰,色澤光亮,體輕質軟,富有彈性,通風涼爽,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早在1927年溫嶺市潘郎、牧士、箬橫與黃巖縣路橋一帶首先開始生產,至1930年產區遍及溫嶺、黃巖二縣,以后逐步發展至臨海、玉環、三門、天臺、仙居、樂清等縣部分城鄉。
- 臺州雕繡繡衣
- 別稱黃巖繡衣、海門繡衣。該產品抽拉優美,雕工精細,花形瑰麗,形如建筑浮雕,故稱雕繡。雕繡繡衣以省內著名真絲綢為衣料,以雕繡藝術進行加工,屬高檔產品,尤以全雕女繡衣最為珍貴。始于1906年,最初系在天主堂的孤兒院內傳習制作,被稱為“天主堂花”。產品一般用綢緞作底料,配以紅綠色線繡成椅墊、茶盤墊等小件繡品,供外國教主使用,至1916年,從外地引進技法,改變質料,繡制夜衣、長裙、短褲、臺布等,由此開始雕繡繡衣的生產。
- 黃巖蜜桔
- 有早桔、本地早、饅桔、朱紅桔、乳桔、金桔、廣柑和無核蜜桔等品種。早桔色黃,汁多味佳,甜酸適中;本地早又名天臺山蜜桔,味甘汁多核少,甜酸適度,品質最好;饅桔,為遲熟品種,肉質柔軟多汁,不易腐爛;乳桔又名金錢蜜桔,味甘而香濃,色澤鮮黃,品質良好;朱紅桔又名大紅袍,古名朱柑,它和乳桔的栽培歷史均為1300年左右,為黃巖蜜桔之祖。乳桔早在唐代已被列為貢品。南宋陳景沂撰《全芳備祖》中,稱黃巖蜜桔“尤天下之奇”。
黃巖區:特產有柑橘、枇杷、荸薺、中華獼猴桃、席草等。以柑橘最負盛名,譽為“蜜橘之鄉”。木制工藝品、節日彩燈、繡衣、草編等暢銷國外。
黃巖區頭陀鎮斷江:乳桔,宋、元已作貢品。
江口鎮:東魁楊梅。
臨海市
繡衣、草編著名。
城關鎮張家嶴:柑橘。
雙港鎮店前村:楊梅。
雙港鎮水晶坦:柑橘。
涌泉鎮涇東村:宮川蜜柑。
杜橋鎮:金絲草帽、漆金木雕。
小溪鄉:蟠毫茶。
溫嶺市
- 松門白鲞
- 系以大黃魚為原料加工而成的魚干,因優質黃魚鲞色白,故名。以溫嶺市松門鎮所產質量最佳。松鲞肉質結實,色白味鮮,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極高,并有脂肪、鈣、磷、鐵、維生素等物質,對人體有開胃、清火、生津、養血之作用。鲞肉加生姜清燉,可供婦女產后補虛;用鲞頭煎湯,可治紅眼病。
產帶魚、大小黃魚、烏賊、石斑魚、梭子魚等。
石粘鎮山凰村:皮蛋。
淋川鎮:蒼山蝦蟣、“南洋蟶”。
石塘鎮車關村:蝦。
箬山鎮楊柳村:蝦皮。
橫山鄉:文旦、柑橘。
肖村鄉橫山頭:仿古石雕。
江廈鄉白璧村:縊蟶、蛤蜊。
玉環縣
- 楚門文旦
- 別名柚、欒、拋,產于楚門半島。果肉晶瑩透亮,軟糯多汁,甜酸適口,脆而無渣,味濃有清香。主要分布于半島上的楚門鎮、清港鎮和龍巖、密溪、芳壯、桐麗等鄉。楚門文旦于清同治年間由廈門香客傳入,迄今已有120余年歷史。營養豐富。
城關鎮三合潭村:玉環紅柿。
蘆蒲鎮:蟶子、對蝦、花蚶、牡蠣、石斑魚。
天臺縣
- 華頂云霧茶
- 別名天臺云霧茶,產于天臺山華頂峰。成品緊細彎曲,芽葉壯實顯毫,色澤翠綠,湯色嫩黃清澈,香清而味帶甘甜,飲之口頰留芳,暢人心脾,經泡耐飲,沖泡3次尤有余香,充分顯示高山云霧茶的天然特色,被列為綠茶中的珍品。此茶始于漢代。
- 臺烏藥
- 亦名天臺烏藥,因天臺縣所產品質最佳,故稱。味辛,性溫。具理氣、止痛、溫腎、散寒之功效,治氣逆胸腹脹痛,寒疝作痛,反胃吐食,小便頻數等癥。
天臺烏藥、天臺云霧茶、天臺山肉用小狗牛(菜牛)較有名。
城關鎮水南村:西瓜、粉絲、豆腐。
石梁鎮:天臺山肉用小狗牛、天臺云霧茶。
坦頭鎮:橡膠制品、木珠。
屯橋鄉:黃花菜、大蒜。
仙居縣
- 仙居黃花菜
- 其種植黃花菜已達300余年,傳統優良品種為仙居花。色淡黃,味甜而香,條形粗壯,質量上乘。
- 木制工藝品
- 中國最大的出口基地縣。
三門縣
海游鎮松門村:楊梅、梨。
寧波市
- 鎮海金柑
- 產于濱海區。因原產于該省甌江北部的羅浮地區,至今長形金柑仍別稱“羅浮”。皮肉一起吃,則甜、酸、苦、辣、麻五味俱全,故又有“五味果”之稱。香氣撲鼻,最宜鮮食。
- 寧波鑲嵌
- 為著名的傳統工藝,系以象牙、牛角、骨片、黃楊、彩石及螺鈿等為原料,經加工作成嵌件,鑲嵌于木制家俱或日用品上,作為裝飾之用。其結構嚴密,牢固耐久,圖案清晰,色彩豐富,優雅古樸,富麗堂皇。
- 寧波黑炭襯
- 制作高級服裝的主要襯料,產于寧波市,最早由該市鄞縣姜山鎮創始,產品主為褐色及黑色,故稱。
- 寧波鐵鍋
- 寧波人和鑊廠(原名余姚人和鑊廠)生產。產品色澤白亮,內外光潔,輕薄均勻,不滲不漏,不炸不裂,導熱快。
北侖區:大榭蘿卜干、塔峙桂花、昆亭泥螺。
北侖區柴橋鎮:昆亭泥螺、金橘餅。
北侖區柴橋鎮昆亭:昆亭大泥螺。
大契鎮:柑橘、毛竹、五針松、太白云霧茶。
北侖區三山鄉:金柑。
北侖區梅山鄉:蘆筍、哺雞竹。
余姚市
- 余姚干菜筍
- 系以鮮嫩的雪里蕻菜加工精制的干菜與筍征拌和而成,主產于余姚、慈溪、紹興等市縣,以余姚市所產最佳。外形美觀黃亮,質嫩、味鮮,咸淡適口,香氣濃、干燥、無雜質、無碎末。已有80多年生產歷史。
特產楊梅、茶葉、榨菜。
小曹娥鎮小曹娥村:榨菜。
三七市鎮:楊梅、雷筍。
慈溪市
- 慈溪楊梅
- 分布于余姚、慈溪、上虞、蕭山、余杭等20個縣、市,主產于慈溪市橫河區。據余姚縣新石器遺址發現,約7000年前余姚地區已有楊梅原種存在,漢時列為貢品。主要品種有:(1)早大梅,主產慈溪、余姚。核小,甜多酸少。(2)荸薺種,主產慈溪、余姚。汁濃而味甜。(3)大炭梅,主產慈溪、余杭、蕭山。肉柱飽滿,甜酸適中。(4)烏梅,產于余姚東部丈亭區一帶,俗名東山楊梅。汁多味甜。(5)白楊梅,產于上虞、余姚、蕭山。肉豐質糯,汁多而甜,入口消融,微有清香。
- 慈溪絲瓜洛
- 又名絲瓜筋等。味甘,性平。具通經活絡、清熱化痰、解毒利尿等功效,治胸肋疼痛,筋脈酸痛,痰熱咳嗽,癰腫瘡毒,婦女經閉,乳汁不下等癥;炒炭止血,治便血、崩漏。慈溪絲瓜絡以色白、絲硬、挺直而聞名。
土特產有楊梅、杭麥冬、大白蠶豆、龍山黃泥螺、長河鎮金絲草帽,中藥材紅花,以及絲瓜絡、大蒜頭等。
龍山鎮:龍山黃泥螺。
長河鎮:金絲草帽。
周巷鎮:周巷干菜筍。
奉化市
- 奉化羊尾筍干
- 因形似羊尾而得名。主產于奉化、海寧市和四明山一帶,以奉化所產最著。以潔白有光澤,肉質肥嫩,咸味適中,無苦澀味者為佳。
- 奉化玉露水蜜桃
- 果型大,皮韌薄,肉厚多汁,味甜香醇,皮色青白,被譽為“瓊漿玉露”,故名。1883年(清光緒年間),三十六灣村張銀崇從上海引進“龍華水蜜桃”苗種,經嫁接繁殖,精心培育出奉化玉露水蜜桃,現已發展為50多個品種,尤以平頂玉露、尖頂玉露、卵形玉露、早玉露和玉露蟠桃等品質最佳。
- 奉化芋艿頭
- 又以溪口、蕭王廟鎮兩地所產最佳,具有個頭硬大、皮薄形圓、淀粉含量高、香味濃、耐貯藏等特色。已有300余年種芋歷史。
- 奉化千層餅
- 又名苔菜千層餅。產于溪口鎮。早在90余年前,由當地王毛龍、王化龍兄弟創制,店號王永順,人稱“毛龍千層餅”。產品形似香干,面撒芝麻,層次分明,甜中有咸,松脆香酥,清香可口,餅中層次達27層。
特產水蜜桃、芋艿、蚶子。
溪口鎮:溪口千層糕。
純湖鎮:青梅。
純湖鎮冒頭村:奉化水蜜桃。
江口鎮:“寧席”產地之一。
蹕駐鄉:羊尾筍干。
鄞州區
- 寧席
- 又稱越席、明席。質量較高的產地當推鄞縣,原料席草古稱藺草。各項產品均細致緊密,柔軟挺滑,涼爽舒適,經濟耐用,為夏季鋪墊的良好用品。寧席中白麻草席色澤清白帶綠,邊道緊密,質量上乘,以使用壽命長而聞名。紗筋草席花樣優美,體積小,重量輕,攜帶方便,最宜旅游使用,并可加工為枕席、拖鞋、提籃、椅墊、扇子等數十種產品。寧席生產已逾千年,唐開元年間即遠銷外地,一向為當地普遍的家庭手工業。
寧席在國內外享有聲譽。章村貝母有名。
東錢湖鎮:竹、茶葉。
邱隘鎮:邱隘咸菜遠銷國內外。
章水鎮:貝母。
古林鎮:黃古林草席。
寧??h
特產白蓮寺柑橘、馬岱“望海崗”茶葉、長街蟶子、西店牡蠣、鳧溪香魚。
馬岱:“望海崗”茶系高山云霧茶。
長街鎮:長街蟶子。
龍宮村:竹器、茶葉。
茶院鄉東南溪:天然飲用礦泉水。
象山縣
山饒竹木,海富魚蝦,為省內水產品供給地之一。
衢州市
柯城區:柑橘。
江山市
- 江山白羽烏骨雞
- 屬藥、蛋、肉兼用型良種。食后能保持人體蛋白平衡,增加肌體抵抗力,對治療體虛勞累、婦女病等有顯著效果。除直接食用外,該雞亦為制作中成藥及泡制補酒的重要原料。
- 江山綠牡丹
- 別稱仙霞化龍,產于仙霞嶺北麓的龍溪兩側裴家地、龍井等村,以茶的形、色取名。成品條直形狀自然,白毫顯露,色澤翠綠誘人,香氣清高,滋味鮮醇爽口,湯色碧綠清澈,芽葉朵朵分明,葉色嫩綠明亮。早于宋代,該茶品質已臻佳境。
- 江山西硯
- 因硯石取自江山市境內的硯瓦山,山前有溪,名“西溪”,故名。硯瓦山位于常山縣與江山市交界處,最初兩地民間均有制硯,距今約1000余年。清道光年間,所產的紫金硯被列為貢硯。
產白茅烏骨雞、名優茶、白鵝、食用菌、蜂產品等?!跋上季G牡丹”為中國名茶。
壇石鎮:白羽烏骨雞。
上余鎮:名茶“江南茗峰”。
清湖鎮石口村:用細陶土燒制的泥烙壺歷史悠久。
淤頭鎮:“華塔早”蜜橘、食用菌。
大巒口鄉:茶葉、楊梅。
保安鄉:中國名茶“江山綠牡丹”。
定村鄉:茶葉、黃花菜、中華獼猴桃、中藥百合、赤丹參、黃岑。
衢江區
上方鎮玳堰村:咸蕨菜。
上方鎮仙洞:大理石資源豐富。
高家鎮:高家蘿卜絲。
大洲鎮:大洲廚刀、東方魔鏡。
龍游縣
山區盛產松杉竹木,尤富毛竹。土特產有清汁筍、珍眉茶、龍游小辣椒、龍游發糕、龍游五香豆腐干、龍游蓮子。
志棠鎮:蓮子。
官潭鄉:雪梨。
常山縣
柑橘、以胡柚為佳。猴頭菇產量居世界前列。金針菇暢銷國內。
芳村鎮:有全國最大的石蛙繁殖基地。
何家鄉璩家:因常年多霧,所產柑橘質優味佳。
五里鄉象湖村:衢桔,清代為貢品。
青石鄉澄潭村:胡柚。
青石鄉硯瓦山村:有優質硯石儲藏。盛產錦川石,為園林建筑和盆景的優質石料。
開化縣
“開化龍頂茶”、特珍眉茶為名茶。特產有木材、茶葉、油茶籽、毛竹、蠶繭、柑橘、蘆筍、板栗、木耳、松脂等。
華埠鎮獨山村:育干鮮果苗木聞名。
城關鎮青山底:茶葉。
馬金鎮:陶器。
馬金鎮星田:茶葉、蘆筍。
齊溪鎮:名茶“開化龍頂茶”。
蘇莊鎮:“高山云霧茶”聞名。盛產木材、油茶籽、松脂。特產香菇、木耳。
楊林鎮:板栗、香菇。
桐村鎮:筍干。
封家鎮、封家鎮鄭家村:“碧螺春”茶。
霞山鄉高嶺:柿子、板栗。
大溪邊鄉墩上村:煙花炮竹。
紹興市
- 紹興麻鴨
- 簡稱紹鴨,產于紹興、蕭山、諸暨等縣,該地區原屬紹興府管轄,故名。紹鴨肉嫩味鮮,食用休產后淘汰的老母鴨,能滋補五臟之陰,清虛勞之熱,養胃生津,為良好的營養補品,“火腿燉老鴨”即為地方名菜。當地素有“種稻釀酒,酒糟養鴨,鴨糞肥田”的傳統習慣。
- 日鑄雪芽
- 簡稱日鑄茶,產于會稽山日鑄嶺,茶芽細而尖,遍生雪白茸毛,故名。該茶經開水泡后,雪芽直豎,如蘭似雪,故又稱“蘭雪”。成品芽細而尖,白毫顯露,蘭花芳香,味甘而滋,氣厚味永,經泡耐飲,湯色呈乳白,經5次沖泡,香味依然存在。該茶在唐代陸羽著《茶經》中已被評為珍貴仙茗。至南宋成為貢品。
- 紹興孟大茂桂花香糕
- 已有200余年生產歷史。清代曾被列為八大貢品之一,較有聲譽。成品粉質細膩,松酥可口,香味純正,甜度適宜,易于消化,為嬰幼兒理想的輔助食品,可用水調糊喂食,老年齒落者尤便食用,佐以清茶,口頰芳香。
- 紹興酶干菜
- 系用鮮嫩的雪里蕻菜為原料加工制成。已有數百年制作歷史。主產于紹興、慈溪、余姚等市縣,以紹興所產最佳。成品分甲、乙、丙三等。優質者色澤黃亮、干燥、梗細、長短均勻、味鮮、質嫩、咸淡適度、無硬梗、無雜質,具鮮、香、嫩、味醇厚的特點。食法多種,有消暑清熱之功效。
- 紹興咸亨母子醬油
- 因采用醬油為湯料再制醬油,故稱。創始于清康熙年間。
- 紹興咸亨乳黃瓜
- 系采用江南地區最負盛名的寨下種黃瓜為原料,其支細皮薄,質脆味鮮。創始于清康熙年間,已逾300余年。
- 紹興腐乳
- 產品除紅方、青方外,尚有醉方、棋方,共四大類,色澤不同,大小有別,風味各異。紅方咸中帶甜,明清時曾作貢品,又稱貢方;醉方淡黃色,酒味濃郁;棋方醬黃色,味醇暖胃,最宜老年或病虛者食用;青方其生產不需老酒罐鹵,食用有較強的時令性,一般不外銷,若得時食之,其味極佳,物美價廉。此外,尚有火腿紅腐乳、香茹腐乳、玫瑰腐乳、精制麻油醉方等品種。紹興腐乳已有1500余年生產歷史,早在明嘉靖年間已運銷印度、緬甸、泰國、馬來西亞等地。
諸暨市
- 楓橋香榧
- 主產于諸暨、嵊縣、紹興三縣交界的會稽山區和東陽縣的玉山一帶。以諸暨縣楓橋區東溪鄉的鐘家嶺、西坑、黃坑、杜家坑等村產量最多,品質居上。其中細榧,也稱薄殼香榧,具有殼薄、仁滿、果香、質脆的特點,是香榧中的最佳品種。
趙家鎮:“宣家山龍井”。
同山鎮:同山高梁燒酒。
同山鎮唐仁村:紅心李、櫻桃。
嶺北鎮:青梅、東陽木雕。
齊東鄉:土紙。
斯宅鄉:石莧名茶。
上虞市
特產蓋北葡萄、二都楊梅、下管板栗、后山青梅。
蓋北鄉:葡萄,被譽為“江南吐魯番”。
下管鎮:竹筍、板栗。
豐惠鎮:后山青梅。
章鎮鎮:醬油。
梁湖鎮:優質年糕。
驛亭鎮:二都楊梅,史稱“越中果品第一”。
崧廈鎮:崧廈酶千張(豆腐皮)。
嵊州市
- 嵊州工藝竹編
- 利用竹篾絲或片編織而成的工藝美術品。產品無菌無毒,造型別致,色澤幽雅,使用輕便。編織技藝精細高超。
下王鎮:名茶“泉岡輝白”茶。
金庭鎮華堂村:“桃形李”。
仙巖鎮:舜皇云尖茶。
通源鄉:珠茶“白玉尖”。
紹興縣
柯橋鎮:紙扇、豆腐干。
平水鎮:平水綠茶歷史悠久,唐代即為茶葉集散地。
安昌鎮:紹興麻鴨、干菜毗豬肉、酶毛豆、醬鴨。
新昌縣
特產白術、珠茶、優質蠶繭、香料煙。
小將鎮方口:茶葉、白術。
雙彩鄉下宅:茶葉、白術、蠶繭。
溫州市
- 甌江鳳尾魚
- 產于甌江下游。據《溫州府志》載:“甌江江心寺后,產鱭魚,長尾扁身,腹背而刀。具有子者,名子鱭。其肉鮮嫩,美味可口?!睂Ⅳ~體洗凈晾干,于食油中炸至微黃,蘸以麻油、味精及上等醬油、食醋,滋味鮮美,松脆肥嫩。
- 甌塑
- 原名油泥塑,以其地簡稱為甌,故稱。與東陽木雕、青田石雕、黃楊木雕并稱為浙江“三雕一塑”。產品分甌塑、壁畫(鵝)及工藝盒三大類。既可作單純的藝術欣賞品,亦可為裝飾日用品。產品色彩豐富,鮮麗古雅,層次清晰,立體感強,形式多樣,且可洗可刷,不易褪色。
- 溫州西山陶瓷
- 產于溫州市近郊西山一帶。共200余個品種。向以釉面光滑,線腳清晰,質地輕巧著稱。早在東漢時期甌江北岸的永嘉已生產原始瓷器;晉代西山陶器作為貢品。
- 甌繡
- 是我國刺繡藝術中別具一格的繡種,以色彩鮮艷,構圖精練,繡理分明,針法勻整靈活,有濃厚的裝飾性與地方特色而著稱。產品分欣賞品與實用品兩大類。約在600年前即有生產。
- 溫州蜜柑
- 主產于溫州市,又稱無核桔。溫州栽培柑桔已有2400多年歷史。唐代溫州柑桔被列為貢品。溫州蜜柑皮色橙黃鮮艷,肉汁豐富而味甜蜜,果肉及果汁具有解熱生津、開胃、利尿、去痰止咳之功效,桔皮及絡可做中藥。
- 溫州牛肉焙片
- 又稱溫州牛肉干。原料牛為本地所產,尤以水牛為國內外著名良種,軀體高大,肌肉豐滿,役、肉、乳兼用。其形似竹葉,色澤暗紅,厚薄均勻,干爽結實,略脆而韌,干香可口,宜于久嚼。
鹿城區南郊鄉:豆腐、燒鵝、鹵鴨。
甌海區:甌柑、溫桔、茶山楊梅、靈昆枳殼。
甌海區茶山鎮:丁嶴楊梅以個大味甘聞名。
甌海區南白象鎮:菱角。
甌海區三垟鄉:南西黃垟茭。
甌海區北林鄉垟:茶葉。
瑞安市
- 溫郁金
- 主產于陶山、馬嶼兩區,因具有體長、個大、肥滿、外表少皺、斷面有光澤等特色,久負盛譽,故名。味辛、苦,性涼。具行氣解郁、涼血破瘀之功效,治胸腹脅肋諸痛,失心癲狂,熱病神昏,吐血,衄血,尿血,血淋,婦女倒經,黃疸等癥。
馬嶼鎮:以產眼鏡著稱。
仙巖鎮:地磚、釉面磚。
樂清市
- 雁蕩毛峰
- 又名雁蕩云霧茶、雁蕩白云茶,俗名雁山茶,產于雁蕩山?!堆闵街尽份d:“浙東多茶品,而雁山者稱最,每春清明日采摘芽茶進貢,一旗一槍,而白色者曰明茶,谷雨日采者曰雨茶,此上品也?!背善吠庑涡汩L緊結,茶質細嫩,色澤翠綠,芽毫隱藏;泡飲時,湯色淺綠明亮,芽葉朵朵相連,茶香濃郁,滋味醇爽。耐貯藏,有“三年不敗黃金芽”之譽。明代列為貢品。
- 樂清黃楊木雕
- 系采用黃楊木作原料雕成的工藝品。該木生長緩慢,故相當珍貴。以木質光潔,紋理細膩,色澤黃亮,刀法明快為其特色。隨年深日久,其顏色由淺入深,更為古雅。
- 樂清細紋剪紙
- 其特色在于紋樣工細、纖秀、優美、多變,韻律感強,具濃厚的裝飾性。工具由原來的剪刀改用鋒利的特制刻刀,以刻代剪,表現力更為豐富,于剪紙藝苑中以具有獨特風格而名聞中外。
雁蕩山云霧茶久負盛名。傳統工藝品有黃楊木雕、十字花臺布、花邊、草編、細紋剪紙等。
雁蕩鎮:茶葉、鮮石斛。
湖霧鎮:海涂養殖歷史悠久,定頭牡蠣有名。
芙蓉鎮:蘭嶼浦西瓜、芙蓉芋頭、無核蜜桔。
虹橋鎮:枇杷、桃。
北白象鎮:白象香糕、茗山早茶。金爐鐵皮市場聞名浙南。
象陽鎮:工藝美術品行業著名,產石雕、木雕、竹雕、刺繡、刻紙、緞片等。
黃華鎮:特產蠣殼。
嶺底鄉:掃帚。
四都鄉:良種虹橋烏豬。
永嘉縣
山羊飼養量居全省前列。產山羊板皮。
洞頭縣
紫菜養殖占全省一半以上。
平陽縣
騰蛟鎮:茶葉。養蜂業較發達??棽?、絲織業歷史悠久。
山門鎮大屯、順溪鎮、鬧村鄉楊美、曉坑鄉、維新鄉朱垟、吳垟鄉戈場:茶葉。
鳳臥鎮:茶葉、蕉藕粉絲。
鳳臥鎮吳潭橋:長毛兔、茶葉。
鶴溪鎮:茶葉、楊梅、席草。陶瓷器為名產。
南雁鎮:宋井酒、茶葉。
錢倉鎮:錢倉早蠶豆、塘川橄欖。
南湖鄉西山村:馬蹄筍。
鬧村鄉中村:茶葉、蕉藕。
龍尾鄉:茶葉、蕉藕粉絲。
懷溪鄉:茶葉、香菇。
南麂鄉:野生水仙花、地鱉蟲。
蒼南縣
- 馬站四季柚
- 又名馬站四季拋。產于馬站鎮,一年四季開花結果,故名。肉質脆嫩多汁,有香味,甜酸適中。其栽培始于清雍正年間,至今已有240多年歷史。清朝中葉已被列為貢品。
商標生產全國第一。煙花出口全省第一。
靈溪參茸市場全國聞名。編織草席、竹、木、藤制品為傳統產品。
礬山鎮:素稱“礬都”。已探明礬礦儲量2億多噸,品位高。
湖前鎮:蜜柑。
莒溪鎮:優質天然礦泉水。
馬站鎮:是全省唯一出產荔枝之處。四季柚,可藥用。
馬站鎮下魁:為特產四季柚原產地。已有270多年栽培歷史。
馬站鎮城門村:柿、四季柚、柑橘。
文成縣
銀耳、黑木耳、香菇、雪梨為著名特產。
南田鎮:雪梨、“五干”(即四季豆干、刀豆干、橡子仁干、莆瓜干、筍干)。
玉壺鎮:石刻工藝品、西服遠銷國外。
珊溪鎮:花崗石、礦泉水資源豐富。>
十源鄉:油茶、油桐、茶葉。
泰順縣
特產茶葉、油桐籽、獼猴桃、板栗。
雅陽鎮:毛竹、板栗和名茶“承天雪龍”。
筱村鎮:名茶“碧螺春”茶、“仙瑤云霧”茶。
筱村鎮葛垟:名茶“仙瑤云霧”茶、“雪龍”茶、“白毛尖”茶、“三杯香”茶。
龜湖鎮:葉蠟石資源豐富。茶油產量居全縣首位。
包垟鄉:青梅。
碑排鄉:獼猴桃、草藥。
莒江鄉:蠶繭、甘蔗。
聯云鄉:花生、銀杏。
仙稔鄉:山楂。
舟山市
- 普陀山佛茶
- 別稱普陀云霧茶,產于舟山群島的普陀山上,由僧侶種茶、制茶,以茶供佛,故名。成品色澤翠綠微黃,茶湯明凈,香氣清馥,滋味雋永,爽口宜人。此茶約始于唐代。
- 舟山螟蜅
- 為墨魚的干制品。以舟山螟蜅最著。體呈棕紅色透明狀,外生白霜,干燥而有清香。墨魚骨在醫藥中稱“海螵蛸”,有收斂止血之功效。
以產大小黃魚和帶魚、烏賊聞名。
定海區:金塘李子、皋泄楊梅、黃楊尖芽茶、舟山二棱大麥、大貓芥頭、大定海白鵝、舟山火雞,大小黃魚、帶魚、烏賊、鯧魚、鰳魚、鰻魚、大魚、蝦、蟹、海蜇等。
普陀區:舟山大麥、普陀佛瓜。
普陀區登步鄉:黃金瓜。
岱山縣
高亭鎮:“蓬萊仙芝”茶。
長涂鎮:倭井潭硬糕。
嵊泗縣
主要水產品有大小黃魚、帶魚、烏賊、鯧魚、鰳魚、鰻魚、大魚、蝦、蟹、三礬海蜇皮、青石斑魚、黃龍蝦米等。
綠華鄉:青石斑魚。
金平鄉:三礬海蜇皮。
黃龍鄉:黃龍蝦米。
枸杞鄉:海蜒。
壁下鄉:烏賊鲞。
灘滸鄉:大白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