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寧河縣
明為寶坻縣地。清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由寶坻縣析出置寧河縣,因適逢怡賢親王開浚寧車沽河,故欽定寧河縣??h治梁城隨縣名改名寧河(今寧河鎮)。
-
郵編:301450
區號:022
齊燮元(1879-1946)
河北省寧河縣大陳莊農業生產合作社的社員正在給玉米實行人工授粉,預計可以增產百分之二十五。(1955年)
國營蘆臺農場(1952年)
國營蘆臺農場的領導工作人員在耕地上勘查,研究今年的增產計劃。他們計劃今年種水稻11000多畝,棉花1450畝,并種植燕麥、苜蓿、甜菜等4450畝。
“斯大林八十號”拖拉機牽引著五鋒犁,進行春耕。各地農民經常來參觀,他們從農場中看到了農業生產集體化,機械化的高度優越性和中國農業的遠景。
蘆臺農場學習蘇聯先進經驗,利用機械進行水稻旱直播。用這種旱直播的方法,一部80匹馬力的拖拉機牽引4臺播種機,每小時可播種45畝,比人工插秧的效率提高15至20倍。
駕駛第七號“納齊拖拉機”的同志們,在1951年被選為模范工作者,主要是由于他們能夠團結一致,愛護機器和節省油料。左起:王文傅、趙美德、宋英、趙東明。
揚水場是蘆臺農場的電氣機械設備之一。農場現有揚水場兩處,用電氣揚水機汲引薊運河中的水灌溉土地,總出水量每秒10立方公尺,現有水量可灌地4萬畝。圖為電氣技師在開動機器,進行汲水。
秋收期間出版的“紅旗捷報”,及時地介紹秋收中的先進工作經驗,表揚優越的工作小組,極受工作人員的重視。
醫療隊在場地上隨時隨地照顧著工作人員的健康。
“康拜因”收割隊孫海山小組,把機械檢查完畢后,興高采烈地準備收割。
農場的職工們組織了文工隊,當工作人員休息時,就在田間給他們演出各種節目。
小型電力灌溉區(1955年)
河北蘆臺(今屬天津)的第一電力揚水站是1950年建立的。
農民在開渠道的閘門。
渠道像血管一樣伸入田間。有了這些渠道,一個勞動力可以管理80多畝稻田的用水。
電力灌溉使大陳莊出現了水稻豐產模范楊振儒(左)。他正和農業生產合作社的主席楊兆慶察看水稻生長的情況。
董莊農業生產合作社不僅用電力灌溉稻田,還添置了電磨、電力碾米機和電力碎餅器。
灌溉區內的姑娘楊秀蘭和灌溉區內的土地一樣,經歷了貧困到富裕的變化?,F在她是農業社的生產能手。
大陳莊的農民購買收音機的很普遍,過去的貧農馮長春也買了一架。
大陳莊有了第一批中學生。暑假回家,他們有時參加農業生產,有時一同去游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