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常州市
隋開皇九年(589年)于常熟縣置常州,因縣為名。尋割常熟縣入蘇州,乃移州治于此。大業初廢州復置晉陵郡。唐武德三年(620年)復為常州。天寶初稱晉陵郡。乾元初再稱常州,屬江南東道。五代初屬吳,后屬南唐。宋稱常州,屬兩浙路。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常州路,屬江浙行省。明永樂七年(1409年)改稱常州府,直隸南京。清仍為常州府。1983年原鎮江地區武進、金壇、溧陽3縣來屬成今境。
-
郵編:213003
區號:0519
常州戚家村磚畫飛仙。1976年南朝墓出土,由四塊磚拼鑲而成。
近園。又名靜園,建于清朝,是常州市建造最早而又保存較完整的園林。主人是順治年間的楊兆魯進士。近園雖然建于清初。卻保留了晚明園林簡樸的風格,以花廳為主體,東西回廊貫通,中開一“鑒湖”,亭臺軒閣繞池而列;池中一叢假山,小橋流水,迂回曲折。
闊步前進的常州工業(1975年)
常州拖拉機廠一九七三年手扶拖拉機的產量比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前的一九六五年增長了十六倍。
在中共常州市委的領導下,全市組成了八條生產協作線,充分發揮了社會主義企業的積極性。圖為燈蕊絨生產協作線的有關單位的代表,正在研究進一步提高產品的質量。
半導體廠的設備,百分之七十是自己動手制造的。五年中,產品品種由七個增加到五十多個。
柴油機廠的工人、領導干部和技術人員在研究革新問題。
第二電子儀器廠的工人正在測試激光元件。目前這個廠從激光材料、元件到整機都可以生產。
常州化工廠外景。
塑料機械廠是從制造鎖的弄堂小廠發展起來的,文化大革命中,全廠職工敢想敢干,自己設計制造成功了六千克注塑機。
常州玻璃廠用玻璃鋼制造的快艇。
常州柴油機廠的工人正在生產安裝小型柴油機。這種柴油機很受農民的歡迎。
東風印染廠是一個有四十多年歷史的廠。文化大革命以來,這個廠向國家提供的積累,相當于歷年來國家投資的二十三倍。
常州電子工業(1978年)
江蘇省常州市,近幾年來,電子學、計算機、半導體、自動化、激光、材料科學等新科學技術,正在不同程度地應用到生產領域中去。
第二無線電廠與南京大學等單位聯合設計試制了DJS200/10電子計算機。圖為正在進行外圍設備與主機聯調工作。
半導體廠集成電路壓焊能手蔡明霞。
電訊電機廠工程師陳理璧(右一)主持設計、研制成了步進電機。這是他在研究有關數據。
加工拖拉機零件的輕型自動線的電氣部分是半導體廠應用組設計安裝的。
東方紅塑料廠實現了群控的塑料鞋生產車間。
電信器材廠單路真跡傳真機總裝車間。
與紡織部門結合試制成功的漿紗自動控制器。
常州半導體廠研制的電子束為中、大規模集成電路制中縮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