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錫林郭勒盟
遼置撫州,屬西京道,中部屬上京道。金太祖元年(公元1115年)置恒州(今西郎城遺址),屬西京路。元置開平府,屬上都路,西部歸興和路。明初南部為開平衛、興和衛地,北部為韃靼地。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為察哈爾部領地,置察哈爾萬戶,轄8鄂托克(3個在今盟境)。后金崇德六年(公元1641年)至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置阿巴嘎左、右翼,阿巴哈納爾左、右翼,烏珠穆沁左、右翼,浩濟特左、右翼,蘇尼特左、右翼10旗。10旗會盟錫林郭勒(河)岸,盟名始此。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置張家口理事廳。十年置多倫諾爾理事廳。十二年置獨石口理事廳。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置都統。1912年改廳為縣。1914年置察哈爾特別行政區。1946年成立錫林郭勒盟,治貝子廟(今錫林浩特市),屬東蒙自治政府。1947年屬內蒙古自治區。1950年遷駐寶昌鎮。
-
郵編:024450
區號:0479
- 幸福生活的開始(1951年)
德王(1902-1966)。德王即德穆楚克棟魯普,蘇尼特右旗人。1908年,襲扎薩多羅杜棱郡王爵,又稱德王。1939年為偽蒙疆聯合政府主席。1949年8月在阿拉善旗拼湊了“內蒙古自治政府”,進行分裂祖國的活動。1949年12月潛逃蒙古,后被引渡,1964年獲特赦。他是內蒙古近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德王
德王
內蒙西部牧區增設長途汽車(1953年)
圖為結彩的新汽車自張家口開到貝子廟時,受到牧民們熱烈歡迎。
“母親湖”(1953年)
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草原上,有一個面積25平方公里的鹽湖,隨便把棍子插在湖里,不久上面就掛滿鹽晶。蒙古人民把這個湖叫做“額古諾爾”,意思就是“母親湖”。
不再“逐水草而居了(1957年)
草原上第一次有了大白菜。
在定居地附近的牧場上。
定居以后,社里繁殖了450多只新疆細毛羊。
整齊的房屋代替了流轉無定的蒙古包。
新開辟的飼養基地。
有了機械供水站,不必到處尋找水源了。
在新居的坑上。
天然堿湖(1959年)
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的哈里察布湖是一個面積達到31平方公里的堿湖,堿層厚度平均在45公分之上,含堿量在40%左右?,F在已有3千多人在這里從事開采和加工的工作。
豐收后的草原(1964年)
阿巴嘎旗吉爾嘎郎圖人民公社的畜群。
草原上的運輸隊。
阿巴嘎旗白音圖人民公社沙如拉塔拉生產隊生產不斷地發展,生活也不斷地改善,他們在換新的蒙古包。
接羔季節,草原上洋溢著喜氣。
正藍旗寶沙代人民公社小學校的學生們到牧場去勞動鍛煉。
內蒙古文化工作隊深入草原。這是著名說書藝人毛依罕為寶沙人民公社社員演唱。
西烏珠穆沁旗草原綜合服務站為白音寶力格人民公社收割飼草。
在阿巴嘎旗那達木大會上,牧民選購生活用品。
一批批來自北京的知識青年(1968年)
一批批來自北京的知識青年,在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牧區扎根落戶,堅決走和工農相結合的道路。這是在白音寶力格公社落戶的北京知識青年金鵾(右)向牧民學習剪羊毛技術。
在錫林郭勒河畔(1977年)
錫林浩特烏瞰。
現在草原上到處可以看到的健康的孩子。這是赤腳醫生為孩子們作身體檢查。
錫林浩特民用機場一瞥。
本文作者伍寶到牧業生產隊了解情況。
皮革廠制作的蒙古靴。
地毯織造傳統的手工藝,近年來產品質量和產量都有提高。
采摘水果。
收割儲草。
蔬菜農場采用塑料薄膜覆蓋菜畦,提高蔬菜的產量。
羊群藥浴。
草原上的文藝輕騎兵(1977年)
在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的一個湖畔,牧民們圍坐著觀看著來自自治區西部伊克昭盟鄂托克旗的烏蘭牧騎的歌舞演出。蒙古語“烏蘭牧騎”的意思是紅色文化工作隊。
在公社奶場參加勞動。
為牧民演出舞蹈《幸福泉》。
為牧民放映配樂幻燈。
具有民族特色的馬頭琴演奏,深受牧民喜愛。
隊長圖那金高娃(左)幫助當地學校的宣傳隊學習《擠奶舞》。
烏蘭牧騎黨支部書記、政治指導員熱喜和隊員們在學習。
為群眾照相,是烏蘭牧騎經常服務的項目之一。圖為隊員為牧民送來了洗印好的“全家合影”。
深受孩子們喜愛的小圖書箱。
隊員查樂在演出之余,為牧民和兒童防病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