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地方特產
- 遵義黃花菜
- 主產于遵義、湄潭、黃平、岑鞏、松桃、石阡等縣。主要品種有荊州花、猛子花、茶子花等。產品色澤鮮艷,內質豐厚,清香醇正,花蕾細長。
- 黔東香菇
- 主產于東部榕江、從江、黎平、荔波、都勻、獨山、三都等縣市。產品具肉質厚、菌柄短、香味特別濃等特點。
- 畢節大蒜
- 產于畢節、務川、鳳崗、道真、平壩、福泉、獨山等縣。以畢節市楊家灣一帶所產品質最佳。蒜頭外皮紫紅色,蒜瓣勻稱美觀,頭大瓣大,蒜皮貼肉緊,辛辣香味濃郁。
- 興義鴨
- 主產于興義、安龍、興仁、貞豐等縣市,盤縣、冊亨、晴隆、關嶺、望謨、鎮寧等縣亦有,為蛋肉兼用型傳統地方良種家禽。鴨肉鮮美,是加工板鴨的優質原料,可制成凍鴨、鹵鴨、烤鴨、鴨罐頭等等。加工成蛋制品,鴨毛可加工成羽絨及羽絨制品。
- 三穗鴨
- 產于三穗縣及其鄰近的鎮遠、岑鞏、天柱、臺江、劍河、玉屏、綏陽、甕安、獨山、都勻等30余縣市。為蛋用型傳統地方良種家禽,已有數百年飼養歷史。內質鮮嫩,可加工成臘鴨、凍鴨、板鴨、鴨肉罐頭等。
- 貴州金銀花
- 主產于務川、湄潭、綏陽、遵義、正安、貞豐、松桃、黔西、平壩等縣。
- 貴州圓珠半夏
- 又稱珍珠半夏,因其粒圓質堅,色白有光澤而得名。多為野生,主產區威寧、水城、赫章、黔西、大方、松桃等縣云貴高原區。
- 貴州油厚樸
- 又稱油樸,主產于畢節、黔東南、遵義等地、縣。具有皮厚,質堅實,斷面紫紅色,有濃烈的香味和辛辣味,油性足,嚼之殘渣少的特點。古稱“川樸”。
- 貴州吳茱萸
- 又名茱萸、吳萸、吳萸子,以色綠、飽滿者為佳。味辛、苦、性溫,有毒。具溫中散寒、疏肝止痛之功效,治心腹冷痛,呃逆吞酸,消化不良,胃冷吐瀉,厥陰頭痛,寒疝作痛,腳氣浮腫等癥。主要分布于銅仁地區各縣和遵義、黔東南、黔西南地區的部分縣。以身干堅實、籽粒飽滿、顏色青黑、有強烈香味而著稱。
- 貴州天麻
- 主產于正安、道真、織金、遵義、黔西、納雍、德江、甕安、貴定等地。表面白色或淡黃色,肥大飽滿,光潤明亮,不易折斷,嚼之發脆,為野生中的佳品。
- 貴州朱砂
- 主要分布于萬山、銅仁、務川、丹寨、興仁等汞礦帶。早在秦漢時銅仁一帶已有開采,宋時為貢品,大規模開采起于明洪武年間。以銅仁所產朱寶砂和鏡砂質量最佳。
- 貴州松茯苓
- 分布于大別山麓一帶的英山、羅田和麻城等縣市。羅田以茯苓個堅實皮細聞名,英山以茯苓片潔白勻凈著稱。
- 貴州杜仲
- 主產于遵義、湄潭、正安、貴定、黔西等地,以片張大,皮細肉厚,平整,色澤暗紫,無粗皮,加工“發汗”好,藥力強勁著稱。
- 貴州拳首烏
- 因其外色黑紅,粉性足而堅實,多為拳形而得名。均為野生,貴州全省皆產,尤以黔東南、黔西南、安順、銅仁、畢節等地區為多。
- 黔黨參
- 歷史上以四川敘府(今宜賓)為集散口岸,故原名“敘黨參”。主產于貴州省織金、納雍、威寧、畢節、水城、正安、大方等地。有香氣,甜味濃,嚼之能化渣。
- 貴州五倍子
- 主產于遵義、銅仁、黔東南地區。產品以角倍、蛋鐵倍、棗鐵倍為主。
- 貴州布依織錦
- 又稱布依衲錦,主產于布依族聚居的安順、黔南、黔西南等地,為具有濃郁民族風格與地方特色的布依族民間手工藝品,已有數千年歷史。產品強調對比,鮮艷明快,錦花多為幾何圖案,取材于自然界飛禽走獸與花鳥蟲魚之類,以規格齊整的幾何圖案,構成無數變形的動植物紋錦。圖案瑰麗美觀,色彩絢爛鮮明。
- 貴州苗族挑花
- 為貴州省苗族的傳統手工藝制品,主產地在貴陽效區,以花溪最著名,此外則為安順、凱里、黃平、雷山、榕江、臺江、松桃、貴定、惠水、龍里等地。圖案工整嚴謹,形體呈幾何形態,具有強烈的裝飾意趣與鮮明的節奏感。產品豐富多彩。
- 貴州苗族刺繡
- 為苗族的傳統手工藝品,其技藝流行于黔東南、黔南苗嶺山麓,清水江流域以及安順、畢節、水城、貴陽等地苗族聚居的村寨。具有樸實、優美、平滑、光亮等特點。風格優雅,色彩豐富,洋溢濃厚的民族生活氣息。加之應用高度藝術夸張手法,使作品產生強烈的裝飾性效果。
- 貴州石斛
- 主產于興義、盤縣、惠水、赤水、羅甸、望謨、平塘、獨山、紫云等地。所產石斛以種類多,藥性純正,有效成分高,色金黃,質柔而韌,加工精細,分布廣,采集歷史悠久而著稱。
- 貴州晾曬煙
- 為生產低焦油混合型卷煙與雪茄煙的原料。資源豐富,如惠水擺金煙、獨山基長煙、冊亨打賓煙,興仁巴鈴煙等,均很著名。早在18世紀上半葉即已種植。
- 貴州黑木耳
- 主產于冊亨、望謨、羅甸、興義、荔波等地。所產木耳朵大肉厚,厚薄均勻,清潔透亮,脆而滑爽,膨松度好。
- 貴州紅碎茶
- 簡稱黔紅,50年代后期始產。主產于湄潭、羊艾、花貢、廣順、雙流等專業茶場。但由于產地、茶樹品種和加工方法的不同,其品質又各具特色。羊艾茶場的中小葉紅碎茶香氣特高,除具備一般紅茶所具有的濃、強、鮮的特點外,還有蘭花香味。晴隆花貢大葉種紅碎茶,色澤烏潤,湯色紅艷,滋味濃強。
- 貴州大理石
- 產地集中于以貴陽、遵義為中心的黔中地區。生產歷史至少已有二三百年。目前已開采利用者有貴陽、織金、晴隆、修文、羅甸等礦區。主要品種有:(1)黔墨,又名貴州青、晶墨玉,俗稱墨石、青石。加工后光澤度可達1200左右,黑如墨,亮如鏡。(2)紋脂奶油,色如奶油,紋如水波,耐磨、耐腐蝕性強。
- 貴州桐油
- 為該省傳統土特產品。并形成一批以桐油貿易為主的集鎮,如正安縣的安場、遵義市的南白鎮、銅仁市的壩黃、洞河縣的淇灘、鎮寧縣的六馬等。鎮寧六馬桐油以其質量優良、油質清澈、附著良好而聞名國內外。
茅臺酒馳名中外。民族傳統工業品有玉屏簫笛、安順臘染、凱里織錦等。
安順市
- 貴州蠟染
- 古稱蠟纈,為貴州省苗族、布依族、仡佬族等少數民族制成的傳統工藝美術品。產于安順、黃平、鎮寧、丹寨等少數民族地區,以安順地區最為著名。系出自民間手工,以土布染成藍底、白花,清淡秀麗,風雅質樸,粗獷豪放。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與鮮明的民族風格。該蠟染可追溯至2000年前。
- 安順地戲臉譜
- 為貴州地戲演出時所用的面具,亦屬具有濃厚鄉土氣息與較高藝術價值的精美手工雕刻品,主產于貴州省安順地區,已有600余年歷史。貴州地戲原系明代初期隨軍南征傳入貴州的一種“軍儺”跳鬼戲,后發展成為每年春節期間與陰歷七月半,在農村舉辦的一種演唱藝術。地戲臉譜為一種鏤刻彩繪木雕面具,系古代富于浪漫主義巫體文化體系流傳下來的寶貴文化遺產。以高度概括與夸張手法刻劃出各類英雄人物的典型特征,在人物的眼、耳、嘴、鼻刻法上有獨特風格。該臉譜由面部、帽盔、耳部三部分組成。
清鎮、平壩、安順盛產茶葉。
西秀區
- 安順百花串醬菜
- 已有百余年生產歷史。因主料以四季蔬菜的莖、瓜、果、莢為主,配料用108種中草藥和香料,具有“百菜、百香、百藥”的特色,故以“百花串”為名。其色澤棕褐,咸中有甜,甜中帶香,食無藥味,清香爽口,鮮嫩酥脆,醬香撲鼻,越陳越香,食之開胃。由于含多種中草藥,具有潤肺、止咳、消食、降壓之功效。
- 安順布依地毯
- 為具有濃郁民族風格的純羊毛地毯。產品織工精湛細致,紋樣明快活潑,圖案豐富多采,配色優雅明朗。質地堅韌,富有彈性,毯面呈現絲光效果,柔軟光亮,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與欣賞價值。圖案協調,富濃厚的鄉土氣息。
- 安順“三刀”
- 為安順市所產菜刀、剪刀及皮刀的合稱,有300余年生產歷史。菜刀刀身端正,刃口鋒利,刀把牢固圓整,經久不脫,為民用炊具中的優良刀具。安順剪刀的剪把較寬,剪切多層物件不傷手。安順皮刀為制鞋專用刀具,刃口鋒利,輕便適手,經久耐用。
- 鐮刀、鋤頭
- 打制鐮刀、鋤頭等農具,七眼橋鎮在安順地區頗負盛名。
盛產茶葉,是全國重點產茶縣市之一。民族蠟染、安順“三刀”、布依地毯、地戲面具是著名傳統工藝品。
普定縣
- 茶葉
- 油桐籽
平壩縣
- 平壩窖酒
- 為省內名酒之一。
- 貴州珍眉
- 以平壩縣所產的特珍一級品質最優。
- 白菜、大蒜
- 天龍鎮所產白菜、大蒜頗有名。
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
- 鎮寧波波糖
- 原名餑餑糖,又名波波酥,因其層次繁多如波瀾,故稱波波。以其質地酥脆,又稱落口酥。入口易化,具有酥而不硬,脆而不碎,香而不濁,甜而不膩,食不粘牙的特點,食后口留清香。此外并有潤肺、止咳、化痰和助消化之功。城關鎮所產鎮寧波波糖頗負盛名。
- 布依蠟染、納錦
- 黃果樹鎮石頭寨村所產布依蠟染、納錦,工藝精湛,譽為“蠟染之鄉”。
- 冰片
水果品種多,桃、李、黃果有名。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
- 酥李
- 大理石
- 猴場鎮大理石藏量豐富,質地優良。
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
關嶺牛、關嶺豬品種優良。
畢節地區
- 畢節生漆
- 產于畢節地區。歷來為我國重點產漆地區。尤以畢節大木漆品質優良,為我國五大名漆之一,以漆質好,漆酚含量高而著稱。該地區的大方縣,被稱為生漆之鄉,所產大方漆,歷史上曾作為貢品,稱貢漆。
威寧羊、赫章可樂豬為地方優良畜種。威寧地毯、大方漆器、織金石硯為傳統民間工藝品。
畢節市
- 畢節麻核桃
- 產于該市山區,已有數百年生產歷史。果仁飽滿、充實肥壯。殼薄如紙,不用敲砸,手捏即開,又稱蛋殼核桃。
- 畢節大蒜
- 產于畢節、務川、鳳崗、道真、平壩、福泉、獨山等縣。以畢節市楊家灣一帶所產品質最佳。楊家灣鎮的大蒜產量、質量在省內有名。蒜頭外皮紫紅色,蒜瓣勻稱美觀,頭大瓣大,蒜皮貼肉緊,辛辣香味濃郁。
- 畢節王傻子燒雞
- 系以制作人王文讓的綽號命名。食用時一般不用刀切,而用手撕,別有風味。成品色紅透黃,油亮滋潤,外皮酥脆,內肉細嫩,醇香可口。
- 四腮魚
- 沔魚河特產四腮魚產于對坡鎮。
畢節白蒜、夏橙、生漆著名。
黔西縣
- 烤煙
- 烤煙色澤、油份俱佳,是省內主要產地之一。
- 金碧馬
- 以產自金碧鎮得名。金碧馬為地方良種,被譽為“爬山虎”。
- 爐灶沙心
大方縣
- 大方漆器
- 產品以生活用品為主。主產區大方鎮。為該地盛產優質生漆,為聞名的生漆之鄉。其中,隱花漆器為大方漆器中的獨特工藝,不論漆器已使用多久,其花紋始終若隱若現?;y隱邃愈深,映放愈明。嵌花細膩纖巧。傳統產品以捧盒、茶船最著名。有200余品種,無不造型樸實,圖案優美,色潤艷麗,光亮油潤,具鮮明的民族、地方特色。耐酸堿、不導熱,不串味、不浸漏、不蟲蛀、不腐朽、不褪色,最宜充作食具。其制作創始于明萬歷年間,清時最盛,產地號稱漆城。
- 大方豆棒
- 系以當地所產黃豆為主要原料。成品表色金黃,油潤光亮,層次分明,表里如一。烹調成型好,不稀散,食味鮮嫩可口,軟綿細致,味香清爽,咀嚼有勁。其營養豐富,為良好的營養食品,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物。同時為婦幼老弱適宜的保健食品。
- 鹽水面
- 六龍鎮所產鹽水面著名。
- 生漆
- 星宿苗族彝族仡佬族鄉所產生漆以質優聞名。
織金縣
- 織金薏仁米
- 以織金縣所產最著,晴隆、鎮寧等縣亦有。
- 織金砂器
- 產品包括砂缸、火鍋、香爐、蒸雞缽及美術砂器等數十種,造型別致,色澤光潔,經久耐用。盛放食物不易變味、變色,保溫性能良好。用于燉雞、燉肉、熬湯,滋味鮮美。用作煎熬中藥、釀制甜酒效果最佳。美術砂器作為案頭欣賞,旅游紀念,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生產歷史悠久,明末清初已相當盛行。
- 織金石硯
- 已有百余年歷史。石料選用當地出產的名貴晶墨玉大理石。該石色澤青潤,質地堅硬,細密朗潤、花紋美觀。以之制成石硯,研墨細致均勻,凝汁生輝,不枯不澀,極易發墨。
- 貓場陳醋
- 以產自貓場鎮得名,貓場陳醋縣內有名。
金沙縣
- 藤椅
- 城關鎮所產藤器著名。
赫章縣
- 生漆
- 核桃
- 蕓豆
- 板栗
- 天麻、伏苓、厚樸、黨參
- 可樂豬
- 核桃
- 是地方良種。以產自可樂彝族苗族鄉得名,是宣威火腿重要原料。
納雍縣
- 天麻、杜仲
- 生漆
- 木耳、香菇
- 核桃
- 生漆
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
- 威寧蘋果
- 品種有30多個,以金冠為主栽品種,元帥、紅星為授粉品種。威寧金冠果體大,嫩脆、味甜、清香。元帥味甜、濃香。
- 威寧黃梨
- 原稱昭通梨。淺黃褐色,皮薄較光滑;果心小,肉細、汁多,甜酸適度,微香,風味甚濃,微有余渣。除生食外,可加冰糖或蜂蜜蒸后食用,治咳嗽,另可加工成梨膏、梨干、梨脯。威寧黃梨為當地古老的優良品種,有280余年的栽培歷史。
- 威寧雙邊白瓜子
- 為菜用白瓜子之籽,因瓜籽皮邊緣有兩條明顯的紋路而得名。已有130多年的生產歷史。主產于該縣黑石、觀風、牛棚等區。用其加工而成的椒鹽雙邊白瓜子,香味足,回味厚,嫩脆可口。
- 草海細魚
- 主產草海,多為鯽魚、斗魚、紋昌魚、異魷銀鯽等雜食性魚類。將其制成干魚,具蝦味,其腹內或口中常有一只完整的紅色小蝦,成為該魚的一大特征。該魚無腥味,色黃,肉香味美,營養豐富,易貯藏,便于攜帶。用以烹制菜肴,別具風味。
- 威寧蕎酥
- 系以蕎麥面制作的糕點。以其色皮金黃,又稱金酥。呈扁方形,酥軟香甜,味美可口,風味獨特,營養豐富。
- 威寧火腿
- 所用原料為當地所產的可樂豬、法地豬及烏金豬的后肢。成品呈琵琶、盤腿狀,色澤棕紅;其內部層次分明,油光潤澤,肉質細嫩緊密,香氣濃郁,滋味鮮美,多食不膩??绅B胃、益腎、生津、健力、對久病初愈、婦女產后有進補作用。
- 威寧毛毯
- 產自草海鎮。
- 核桃
銅仁地區
- 貴州吳茱萸
- 又名茱萸、吳萸、吳萸子,以色綠、飽滿者為佳。味辛、苦、性溫,有毒。具溫中散寒、疏肝止痛之功效,治心腹冷痛,呃逆吞酸,消化不良,胃冷吐瀉,厥陰頭痛,寒疝作痛,腳氣浮腫等癥。主要分布于銅仁地區各縣和遵義、黔東南、黔西南地區的部分縣。以身干堅實、籽粒飽滿、顏色青黑、有強烈香味而著稱。
油茶籽產量為全省之冠,油桐籽產量居第二位。
銅仁市
銅仁花生省內有名。
德江縣
- 生漆
- 天麻
江口縣
- 江口豆腐干
- 成品色澤橙黃,風味獨特,細嚼慢咽,滋味綿長,保存期長,不易變質,攜帶方便,不易壓碎??芍苯邮秤?,或用油炸酥,松脆可口,亦可上鍋蒸軟,切絲,與其他菜蔬、肉絲合炒,尤為鮮美。已有近百年生產歷史。
思南縣
- 塘頭棕編
- 塘頭為該縣烏江邊上的一個集鎮,歷來為鄰近山區土特產品的集散地,故名。已有600余年生產歷史。產品玲瓏精巧,柔軟堅韌,富有彈性,輕便耐用,不懼潮濕,適合日常家用,有濃厚的鄉土氣息。
思南黃牛為地方良種。蠶繭產量居全省首位。
石阡縣
- 平山茶
- 銀耳
- 藤器
- 銀耳
松桃苗族自治縣
是省花生重要產地。
萬山特區
沿河土家族自治縣
- 穌李
- 沙子鎮所產穌李有名。
沿河山羊、桐油、蜂蜜為三大特產。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 印江石雕
- 系采用印江特有的紫袍玉帶石,經人工雕琢而成的手工藝品。印江木黃區天慶寺一帶盛產紫袍玉帶石,其質地細膩,硬度適中。當地民間藝人長期以來即利用該石制成屏風、桌面、椅面、幾面的裝飾。有座屏、寶塔、花盤、龍杯、文具、煙具、食具及案頭用品等。
雨傘、白皮紙為傳統產品。木黃鎮燕子巖村所產豆腐、優質糯米有名。
玉屏侗族自治縣
- 玉屏簫笛
- 為著名的傳統樂器精品。系采用當地所產小水竹為原料,該竹生長幽谷陰處,桿直,筒圓,壁厚,節長,頭尾粗細相近,竹壁厚薄均勻,質地堅韌,纖維細密。玉屏簫始創于明萬歷年間,玉屏笛則在清雍正年間生產,以產地縣名于雍正五年易平溪為玉屏,故有“平簫玉笛”之謂,1915年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質獎。平溪鎮所產玉屏簫笛馳名。
- 水竹、方竹
- 平溪鎮野雞坪村所產水竹、方竹,是玉屏簫笛原材料重要產地。
- 柿餅
- 曬煙
貴陽市
- 羊艾毛峰
- 產于貴陽市郊,茶葉外形條索緊細卷曲,銀毫鋒苗畢露,色澤綠潤鮮活,含綠欲滴,清鮮嫩香,滋味醇爽,湯色、葉底鮮綠明亮,色、香、味、形均屬上乘,成為高級特種綠茶。
- 貴州苗族挑花
- 為貴州省苗族的傳統手工藝制品,主產地在貴陽效區,以花溪最著名,此外則為安順、凱里、黃平、雷山、榕江、臺江、松桃、貴定、惠水、龍里等地。圖案工整嚴謹,形體呈幾何形態,具有強烈的裝飾意趣與鮮明的節奏感。產品豐富多彩。
- 貴陽雄精雕刻
- 為貴州省貴陽市生產的傳統工藝品。其原料雄精又名紅玉,為雄黃礦中的結晶體,屬斜方晶系,溫潤如脂。因雄精提煉困難,產量較小,故相當名貴。所制器物則精工雕鏤,造型典雅大方。雄精的礦源雄黃,為名貴中藥材,具有防腐、防臭、殺蟲、治傷之效用,對蛇蟲一類動物更具懾伏之威。故民間習慣將雄精雕刻置諸案頭室內,或佩之于身,既可供玩賞,又可祛毒懾蟲。該雕刻在400余年前已有名氣。
- 花溪刺梨酒
- 花溪鎮所產花溪刺梨酒有名。
- 香醋
- 玫瑰糖
- 大蒜、辣椒
- 朱昌窖酒
- 玫瑰糖
- 朱昌鎮所產朱昌窖酒為省內名酒。
清鎮市
- 清鎮花紅
- 有1000多年栽培歷史,曾列為貢品。果肉松脆,漿汁多,味甜微酸,香氣清雅。品種很多,如:胎里紅,果肉鮮紅,入口軟綿;朱砂紅,皮紅,味酸甜;象牙白,皮白微紅。
- 大理石
- 犁倭鄉芒株壩村附近產螺旋紋白色大理石。
偏山奶牛、水牛有名。
開陽縣
產茶葉、柑橘、油桐籽。開陽磷礦儲量豐富,為中國三大磷礦之一,品位居全國之冠。
修文縣
息烽縣
產茶葉、油桐籽、生漆、柞蠶繭和蜂蜜。烏江沿岸產柑橘、桃、李等水果。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興義鴨
- 主產于興義、安龍、興仁、貞豐等縣市,盤縣、冊亨、晴隆、關嶺、望謨、鎮寧等縣亦有,為蛋肉兼用型傳統地方良種家禽。鴨肉鮮美,是加工板鴨的優質原料,可制成凍鴨、鹵鴨、烤鴨、鴨罐頭等等。加工成蛋制品,鴨毛可加工成羽絨及羽絨制品。
- 貴州牛干巴
- 已有600多年生產歷史。本品橫切時,纖維松散,易于咀嚼;縱切時,可耐細嚼,便于品嘗。其色澤紅潤,肉質鮮嫩,滋味香美,軟潤可口。成品分肥、瘦兩種。肥者大多切成片,加豆豉、腌菜等一并蒸吃。
興義市
- 貴州醇
- 為貴州名酒之一。
- 興義紅冬谷
- 產于馬嶺區。米質良好,食味佳,為目前國內外稀有的高蛋白水稻地方良種。
- 興義海子梨
- 另名興義雪梨,產于興義市,興仁、安龍等縣也有,以興義頂效區新化鄉的碾場海子所產最佳。果皮綠黃色,皮薄光滑。肉質細致雪白,切開后不變色,保持潔白如雪,故又名“雪梨”。果肉酥脆,汁多化渣,味甜醇香,果肉多,果核小。興義海子梨栽培歷史至今已有200多年。
- 興義大紅袍
- 主產于興義市,仁懷、畢節、桐梓等縣亦有栽培。有鎮咳、祛痰、止嘔吐、止呃、利尿等功效。果實除生食外,可制成蜜餞、桔醬、果汁、罐頭等。為冬令佳品。興義大紅袍已有200多年栽培歷史。
- 興義干姜
- 產品潔白飽滿,光滑干爽,質嫩粉多,纖維細小,辣味濃重。
- 芭蕉芋粉條
- 桔山鎮所產芭蕉芋粉條有名。
望謨縣
產紫膠、芭蕉、香蕉、黃果、藍靛及木耳、木棉、木姜籽、龍須草、三七等。
興仁縣
- 荸薺粉
- 系以荸薺球莖加工而成。120多年前開始生產,光緒年間曾作為貢品進入皇室。其色白帶綠,柱狀粉末,味淡,用沸水沖調后呈晶瑩的透明體,粘稠,具有清香、味美、色白的特點,加適量白糖核桃仁、芝麻等,是食味極好的甜品。有開胃、助消化、清熱、祛痰等功能,是老弱婦幼的保健食品。
- 龍角茶
- 產于四聯鄉楊泗屯村。
普安縣
- 樓下大白米
- 屬秈稻型地方良種。主產區為樓下鎮的松林,米粒長大,呈長橢圓形,色澤銀白,米飽脂豐。出飯率高,熟后雪白油亮,蓬松柔軟,清香可口,米湯濃香,汁凝如凍。其種植歷史已達300余年,清光緒年間曾列為貢品。
冊亨縣
- 打濱煙葉
- 壩賴鎮打濱村所產打濱煙葉縣內有名。
盛產甘蔗、香蕉、芭蕉、另有木耳、龍須草、菌靈芝、木棉。
晴隆縣
- 晴隆五穗白玉米
- 為優良玉米地方良種,因一株玉米上結有5個大小一致的果穗而得名。
- 晴隆黃果
- 別稱冰糖泡,以其果實含糖量高,甜如冰糖而得名。原混生于一般果樹中,60年代初被湖南省黔陽縣群眾發現并選育而成。質地脆,風味濃甜而有清香,營養豐富,耐于久貯。
產黃果和茶葉、油桐籽、核桃、生漆等。
貞豐縣
- 定塘磚
- 龍場鎮定頭城村所產定塘磚在縣內有名。
- 花椒
- 木棉
- 構皮
- 木棉
產茶葉、芭蕉、柑橘。
安龍縣
南盤江河谷產甘蔗、香蕉、芭蕉、黃果、木棉。
六盤水市
水城縣
木果彝族苗族鄉土特產有黨參、黃連、龍膽草等。
盤縣特區
- 竹蓀
石橋白果有名。
六枝特區
遵義市
- 董酒
- 董酒為全國名酒之一。董公寺鎮為董酒產地。
- 遵義雞蛋糕
- 制作始于清代,已有百余年生產歷史。
- 貴州玉蘭片
- 主產于赤水、桐梓兩縣。尖片又稱筍尖,用筍的尖端部制成,質地極為清脆,為赤水、桐梓玉蘭片中的上品。
- 遵義棕竹手杖
- 棕竹主產于赤水河流域。其中,以白色牛角制成手柄者,屬高檔手杖。該手杖早年多為民間藝人制作,50年代后集體批量生產。
- 遵義絲綢
- 系以柞蠶絲為原料織作而成,有被面、緞背縐、美麗綢及和服綢等品種,以絲綢被面為傳統產品。遵義地區13個縣為柞蠶的主要產地,亦為貴州絲綢業發源地。至道光年間,該地即成為絲織業發達之區和省內絲綢貿易中心。產品遠銷西域、南洋等地。
- 黃花菜
赤水市
- 赤水曬醋
- 系以大米、麥麩為原料,以兔耳鳳、紅梅等數十種藥材制成醋藥,采用固體發酵傳統工藝釀成。創始于1830年。
- 四洞溝特產青、白兩種鱔魚
- 產自大同鎮敏溪嘴村。
- 折疊紙扇
- 復興鎮所產折疊紙扇銷售國外。
盛產楠木、南竹,是全國11個南竹重點產地之一,并建立以桫欏為主體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竹制脫胎漆器工藝品著名。
仁懷市
茅臺酒享有中國“國酒”之譽,聞名世界。懷酒、茅河窖酒、醇泉大曲為省內名酒。
遵義縣
- 鴨溪窖酒
- 以產自鴨溪鎮得名,為省內名酒。
- 藤椅、棕床
- 板橋鎮所產藤椅、棕床手工業品有名。
- 豆腐皮
- 尚稽鎮所產豆腐皮有名。
綏陽縣
- 綏陽空心面
- 又名銀絲面、鹽水面、回鍋面、貢面。該面條纖細如發,中空如管,入鍋稍煮即熟,細嚼綿軟有勁,味道鮮美。該面早在元朝時已列為貢品。洋川鎮特產銀絲空心面條有名。
- 朝天小辣椒
- 鄭場鎮所產朝天小辣椒有名。
- 折疊竹席
- 旺草鎮所產可折疊竹席有名。
金銀花、辣椒省內有名。
桐梓縣
- 東山茶
- 婁山關鎮玉龍橋村所產東山茶清醇可口,清代曾為貢品。
- 香腸、臘味
- 新站鎮所產香腸、臘味有名。
桐梓牛肉干、牛肉松省內聞名。
習水縣
- 習酒、習水大曲
- 產自習酒鎮,省內外著名。
- 棕片
- 坭壩鄉盛產棕片,有“棕片之鄉”之譽。
鳳岡縣
- 龍背臺豬
- 龍背臺豬皮薄、肉嫩,育肥期短,為遵義地區地方生豬良種。
正安縣
- 陶器
- 市坪苗族仡佬族鄉所產流渡陶器在附近各縣有名。
素有蠶鄉、蜜鄉之稱。
余慶縣
- 竹編織品
- 白泥鎮所產竹編織品有名。
- 大漆樹
- 構皮灘鎮所產大漆樹產量高,為省內優良漆樹品種。
湄潭縣
- 湄潭百合
- 為地方傳統產品。具有皮薄肉厚、鱗瓣肥碩、色白或微黃、味不澀苦、營養豐富的特點。
- 湄江翠片
- 屬高檔扁形綠茶,以色翠、馥郁、味醇、形美“四絕”而著稱。其外形似瓜子仁,扁平光滑,勻齊完整,色澤翠綠;清香撲鼻,高爽持久,嫩香顯著;湯色嫩綠,清澈明亮;滋味鮮爽,醇厚回甘。沖泡后,芽葉鮮活完整,一旗一槍,勻嫩成朵。宋代《太平寰宇記》則有以當地茶為貢品的記載。
- 刺繡
- 湄江鎮所產刺繡省內名產。
湄江茶、毛峰茶、湄潭窖酒馳名。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
- 梅江蠶繭
- 河口鄉所產梅江蠶繭有名。
為省桐油、桐油、生漆、五倍子、蠶繭、蜂蜜重要產地,素稱“桐棬之鄉”。產天麻、黃連、潞黨參等藥材。洛龍鎮牛角寨有罕見透明魚。
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
- 烏龍大葉茶
- 都濡鎮所產烏龍大葉茶(又名都濡高樹茶)自宋代已享盛名。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黔東南小香雞
- 其軀體較小而肉味特香,故名。已有數百年飼養歷史。主產于從江、黎平、榕江、錦屏等縣,天柱、劍河、雷山、臺江等縣亦有。為肉蛋兼用型地方良種家禽。
苗族蠟染、織錦、挑花、刺繡頗具特色。
凱里市
- 鐮刀、擂缽
- 灣水鎮所產鐮刀、擂缽有名。
- 馬尾斗笠
- 灣水鎮米蒿村所產馬尾斗笠有名。
民族工藝品挑花、刺繡、織錦、蠟染著名。
施秉縣
經濟林木有油桐、油茶、漆樹、核桃、板栗、棕片,產五倍子、茯苓、桔梗、百合、黃精、前葫、麥冬等中藥材。
從江縣
- 香豬
- 為剛邊壯族鄉、秀塘壯族鄉、加勉鄉有名風味食品。
- 杉、樟、楠等優質木材
- 洛香鎮、往洞鄉境內多杉、松、楠、樟等優質木材。
- 香糯米
- 高增鄉產香糯米。
錦屏縣
- 杉木
- 敦寨鎮境內杉木有名。
盛產杉木,“錦屏十八杉”馳名。土產有油桐籽、油茶籽、松脂、核桃、木耳、茯苓、香菇、天麻、桔梗、木姜子、薏仁米。
鎮遠縣
- 鎮遠陳年道菜
- 因系道教宮觀中所創制,故稱?!瓣惸辍敝钙滟A存愈久,質地愈佳。成品呈棕褐色,具有香味濃郁,質佳味美,開胃增食,越存越香等特點。葷、素食用均可,氽湯滋味尤鮮。清初一度成為貢品。潕陽鎮所產陳年道菜,風味獨特。
- 刺繡
- 潕陽鎮刺繡工藝精湛。
- 蕉溪小花煙葉
- 產于蕉溪鎮的蕉溪小花煙葉有名。
- 青溪洪油
- 青溪鎮清末油脂業極為興盛,青溪洪油有名。
侗繡圍腰為傳統手工藝品。
麻江縣
是省內煙葉基地縣之一。
臺江縣
經濟林有油桐、油茶、木姜子、板栗、茶葉、山蒼子等。是省內林業縣之一。
天柱縣
- 曬煙
- 以質優著稱。
- 番雞
- 產自鳳城鎮的天柱“番雞”有名。
黃平縣
- 黃平烤煙
- 以質優著名。新州鎮是著名產區。
- 黃平泥哨
- 主產于黃平縣,又稱泥叫叫。系用當地所產白泥為原料制成各種形狀的口哨,吹之發聲,為傳統民間玩具,至少已有百余年歷史。
- 蠶繭
- 舊州爆竹
- 以產自舊州鎮得名。
- 牛肉干
- 新州鎮所產牛肉干著名。
- 竹席
- 民族蠟染
- 重興鄉的民族蠟染頗負盛名。
榕江縣
- 榕江西瓜
- 瓜形橢圓,皮綠色具網狀暗花紋,色澤鮮艷,皮薄,瓤紅質脆,汁多味甜。榕江西瓜以“瓜大皮薄、瓤紅質脆、味甜汁多、早熟耐貯運”而受到好評。
- 錫利油粘
- 產自忠誠鎮俾邦村的“錫利油粘”為全國水稻地方良種。
劍河縣
- 松脂
- 三花鉛筆
- 位于柳川鎮的劍河鉛筆廠曾是貴州生產鉛筆的唯一工廠。生產的三花鉛筆有名。
三穗縣
- 三穗鴨
- 產于三穗縣及其鄰近的鎮遠、岑鞏、天柱、臺江、劍河、玉屏、綏陽、甕安、獨山、都勻等30余縣市。為蛋用型傳統地方良種家禽,已有數百年飼養歷史。內質鮮嫩,可加工成臘鴨、凍鴨、板鴨、鴨肉罐頭等。
- 三穗鴨絨制品
- 產于三穗縣及其鄰近地區,系以鴨毛、鴨絨為填充物加工而成的羽絨制品,已有200余年生產歷史。三穗鴨成熟早,生長快,羽絨量多,質量佳。加之野鴨成群,其絨毛亦極豐滿柔軟、油潤光亮,保暖性能佳。鴨毛、絨因其生長的部位不同,用途與價值亦有差別,分為純毛與純絨兩種。純絨為貼附于鴨身所生的圓形朵子絨毛,較純毛名貴。八弓鎮的羽絨制品有名。
- 瓦寨斗笠
- 產于三穗縣瓦寨地區。生產主用水竹。產品結構精巧,編織細膩,輕便易攜,透風性好,宜遮陽擋雨。其生產已逾百年。
清漆及羽絨制品有名。
雷山縣
- 獼猴桃酒
- 雷山中華獼猴桃
- 特點是果型大。全縣現有12個品種。已采取保鮮技術,可將鮮果運往各地銷售,并加工制成果汁、果酒、果脯等。
- 民族蠟染、民族刺繡
- 西江鎮的民族蠟染、民族刺繡有名。
- 百合粉
黎平縣
- 木耳、香菇
- 松茯苓、五倍子
- 黎平樟木箱
- 松茯苓、五倍子
- 該箱生產歷史較久,一百多年前始作為商品外銷。
- 洪州梨
- 以產自洪州鎮得名。洪州梨縣內著名。
- 侗族刺繡
- 洪州鎮菖蒲村的侗族刺繡古樸典雅,頗富民族特色。肇興鄉的民族刺繡工藝精湛。
- 優質木材
- 雷洞瑤族水族鄉產樟、楠、杉等優質木材。
岑鞏縣
- 思州石硯
- 該縣古稱思州,石材取自該縣思腸鎮硯石塘。擊之發木聲,撫之手感好。早在唐代天寶年間即產銷于市。清康熙帝收做御硯。
- 結頁草油
- 產自思楊鎮的結頁草油為全省優質產品。
丹寨縣
- 苗族蠟染
- 楊武鄉排倒村、排莫大寨村的苗族蠟染,精致美觀,頗有特色。排調鎮的民族蠟染、刺繡,古樸典雅,工藝精湛。
- 芭茅草
- 南皋鄉的芭茅草等造紙原料豐富。
汞礦開采歷史悠久,是貴州朱砂、水銀重要產地。民族蠟染工藝精湛,被稱為蠟染之鄉。特產白皮紙(圖畫紙)。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獨山、三都辣椒,惠水、羅甸柑橘、艾粉有名。都勻毛尖茶、勻酒、毛麻紡織品、貴定雪笳煙為省內名產。
都勻市
- 墨沖柿餅
- 產于墨沖鎮,以當地盛產的鮮柿為原料,精制而成。成品肉柔如棗,味甘如飴。本品有400多年生產歷史,有夾心柿餅和無籽柿餅兩種。夾心柿餅系在柿餅內夾入核桃仁、冰糖粉粒,風味別具,營養成分高。無籽柿餅質軟味甜,色澤鮮亮,呈半透明琥珀色。
- 都勻毛尖
- 產于團山、大定鄉、大坪鎮一帶,以茶農鎮的哨腳、哨上、黑溝、錢家坡等地所產最佳?!岸紕蛎狻睘槿珖竺柚?。成品茶形似魚鉤和雀舌,故又有“魚鉤茶”、“細毛尖”、“雀舌茶”之稱。屬綠茶類。成品外形勻整,芽頭肥壯,色澤鮮綠,茸毛顯露,條索卷曲,香氣清嫩,滋味鮮濃,回味甘甜,湯色清澈,葉底明亮。有“三綠透三黃”,即“干茶綠中帶黃,湯色綠中透黃,葉底綠中顯黃”之特色。已有500余年生產歷史,明代列為貢品,“魚鉤”茶名即由明崇禎皇帝所賜。
- 獨山鹽酸菜
- 原名獨山鹽酸,產于貴州省獨山縣。主要原料為獨山城關區新民、拉林兩鄉所產的優質青菜。成品酸中有辣,辣中有甜,甜中帶咸,咸中帶香,清香濃郁,脆嫩爽口。紅、黃、綠、白色彩鮮明??芍苯邮秤?,佐飯解酒;或作烹調輔料,微辣鮮爽。有開脾胃,增食欲,助消化之效。該菜生產始于明代,距今已300余年。清代,以獨山城關的袁、熊兩家所制質量最好,曾列為貢品。
福泉市
- 烤煙
- 盛產于陸坪鎮羊弼村,高石鄉所產以質優著稱。
- 大蒜、生姜
- 仙橋鄉所產的大蒜、生姜有名。
貴定縣
- 貴定云霧茶
- 產于苗嶺主峰的云霧山麓仰望鄉苗家山寨。其茶芽尖細,外形呈條索狀,色澤翠綠,白毫特多,清香馥郁,味醇可口,湯色碧綠,香高持久,具有提神醒目,健身益壽之功效。貴定云霧茶作為貢品已有200多年的歷史。
- 茶葉
- 平伐鎮所產茶葉有名。
惠水縣
- 惠水黑糯米
- 又名紫糯米,其色澤紫黑,煮熟后紫中透紅,故名。產于縣內海拔1400余米苗族聚居的高寒地區。黑糯米有較高的滋補作用與藥用價值,具有補中益氣、補腦健腎、收宮暖脾胃之功效。故有“藥米”、“黑珍珠”之美稱。除煮食外,尚可作湯元、炒面及釀甜酒之用,近來更制成新加工品,如黑糯米汽酒、糕點等相繼應市。該米栽培歷史已逾千年,自宋以來,即成為歷代地方官府、諸番首領向朝廷進獻的貢米,為御膳中珍品。
- 惠水金錢桔
- 又名京桔,有370多年的栽培歷史。其大多無核或少核,有純正的芳香氣味,鮮食味甜化渣爽口,并可加工成蜜餞和果汁。輝油金錢橘以味甜、皮薄著名。
- 黑糯米酒
- 和平鎮所產的黑糯米酒有名。
- 寧旺陶器
- 以產自寧旺鄉得名,寧旺陶器工藝縣內有名。
- 雪花米、紅花米
- 產自抵季鄉小寨村的“雪花米”、“紅花米”水稻,縣內有名。
羅甸縣
- 羅甸冰片
- 吳茱萸
- 艾粉
- 吳茱萸
- 主產于鳳亭鄉、羅暮鄉、羅悃鎮、茂井鎮。
甕安縣
- 磷
- 以儲量大、分布廣著稱。
- 草塘皮蛋
- 產于該縣東北的草塘小鎮。過去該地作坊甚多,以譚家所產最有名。
荔波縣
- 荔波涼席
- 以洞塘鄉、茂蘭鎮最為集中。系用當地特產的泡竹為原料,該竹外皮光潤,竹肉較薄,纖維細軟結實。產品分素色與花色兩種。利用竹青與竹黃的天然色彩編織多種圖案花紋,席面呈草青色。產品竹篾柔軟,可以折疊,鋪墊涼爽舒適,便于旅行或隨身攜帶。
- 荔波土花布
- 主產于荔波縣,為當地少數民族傳統手工色織布。屬純棉織物。以植物染料將棉紗染成青藍等多層次的不同顏色,然后以手工織機織造。該布工藝考究精細,色調分明,線條均勻,簡單明快,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為制作服裝、床單裝飾織物及旅游用品的上好布料。其制作歷史悠久。
產自玉屏鎮的風豬、卜柚為傳統著名食品。
龍里縣
- 谷腳刺梨
- 以產自谷腳鎮得名,谷腳鎮、谷腳鎮谷腳老街村所產的谷腳刺梨有名。
平塘縣
- 克渡斗笠
- 以產自克渡鎮得名,為傳統名產。
- 牙舟陶器
- 產于牙舟鎮。圖案多吸取布依族、苗族服飾或用具中的紋樣、出土文物的古代圖案以及少數民族銅鼓花紋,既保留古代陶瓷造型的特點,又吸收少數民族裝飾的營養,具有濃厚而鮮明的民族民間風格與地方特色。色調和諧,古樸典雅,陶質無毒,釉料不含鉛,用柴火燒制,加熱不裂,或放食物久不變味。該陶生產歷史可上溯唐宋,極盛時期則在明洪武年間及其后數十年。
- 陶瓷
- 克渡鎮所產的陶瓷頗有名。
長順縣
- 生漆
- 產量為黔南州第一位。
獨山縣
- 獨山辣椒
- 產自基長鎮、基長鎮上道村、兔場鎮、本寨水族鄉的辣椒有名。
- 獨山鹽酸菜
- 產自城關鎮的獨山鹽酸菜有名。
- 蘋果、梨
- 毛尖細茶
- 百合粉
- 土煙、旱煙
- 毛尖細茶
三都水族自治縣
- 石雕
- 竹編制品
- 酥李
- 巫不香豬
- 竹編制品
- 以產自巫不鄉得名,巫不香豬為特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