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婦女(1955年)
天津第一橡膠廠的職員李淑華(過去是這個廠的工人)和她一胎所生的3個孩子。
蘇州胥口鄉的沈秀英正在繡孔雀和梅花。在蘇州,從事這種副業的農村婦女約有4萬人。
勞動的光榮
北京市地方國營清河制呢廠技術員戴秀英,1954年研究“絲毛混紡”成功,被評為勞動模范,參加了北京市工業勞動模范代表大會。圖為她回廠后受到職工歡迎的情景。
拖拉機手出身的大學生
梁軍(前排右起第一人,見中國婦女(1951年))現在是農業機械化學院的學生。她正在上耕作學課。
在金屬工學講師關亦杰的指導下學習車絲杠。
在圖書室內借了一本小說。
梁軍到京郊曙光生產合作社參觀,欣賞著溫室里培育的蕃茄。
梁軍和她的丈夫王作芝及他們的孩子。
倆姐妹
吳碧蘭和吳席南是親姐妹,生長在四川的農村里。小學畢業后,她們一同在西南鐵路工程局做電焊工?,F在她倆又一起來到福建,參加了古田溪水電站金屬結構的焊接工作。
抽紗女工
廣東汕頭的抽紗女工林如謙在拼織花邊。
夏天
夏天。
新媳婦回家
春耕開始了,新媳婦在娘家過完春節,回家參加生產。
女社員
四川省新繁縣新民農業社的男女社員們共同在田間蓐秧。
副社長劉玉芳(左)在模范社員發獎大會上給第三生產隊長任慎容發獎。
高小畢業生戴先瓊是第五生產隊的記工員,今年被評為模范。她正在給社員們登記工分。
社里的衛生員劉芝秀正給社員打傷寒預防針。
劉大娘除了照顧自己的幾個孫子,讓媳婦陳念玉(左)能夠參加生產和學習,還給其他社員照管小孩。最近她已被評為社的保育模范。
這幾個女社員到縣里趕集時,常到新華書店去看看新書。
正在耙田的曾玉清是社里的第一個新農具手。
我們生活在新中國
杭惠蘭(左)、杭佩蘭和她們的媽媽葉俊章在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合影。杭惠蘭在上海第一棉紡織廠擔任工會主席,她和她的媽媽都是上海市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杭佩蘭是中國人民大學附設工業速成中學的學生,也是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
杭佩蘭是全國紡織工業勞動模范。
1950年國際勞動節以劉寧一為首的中華全國總工會代表團應邀到莫斯科觀禮。杭惠蘭榮幸地參加了這個代表團,并且會見了當時的全蘇聯職工會中央理事會主席(左起第三人)。
杭佩蘭和上海市其他的出席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的代表。自左至右:陸阿狗、宋慶齡、杭佩蘭、沈鈞儒、陳毅。
杭佩蘭和工業速成中學的同學們。
下課以后,杭佩蘭(前)和同學們一起跳繩。
杭惠蘭的幸福家庭。
杭媽媽和她的選民。
杭惠蘭(右起第二人)同廠長和廠內共產黨委員會書記等共同研究全廠的工作。
一對好朋友
“你也去蘇聯嗎?”
“已經決定了,派我到蘇聯的工廠里學習兩年。但要先學一年俄文?!?/p>
周鎔掩飾不住自己的興奮,連聲音都些變了。唐嗣孝也深為朋友去學習而高興。但是,即將來的分離又使用權兩個人都感到一些惆悵。
周鎔和唐嗣孝是兩個相識8、9年的好朋友。還在四川大學化學系讀書的時候,她們就抱著共同的理想:要做一個像居里夫人一樣的科學家。1949年7月,她們畢業了,但是等待她們的不是科學工作,而是失業。她們好容易打聽到一家造幣廠需要化驗員,可是得到的回答卻是“不要女的”。她們感到莫大的侮辱,卻又毫無辦法,為了生活,只得到處奔波,直到四川解放時,也沒找到一個合適的職業。
四川一解放,失業了的大學生們都參加了新中國的建設工作,她們也應東北招聘團的招聘,來到鞍山鋼鐵公司化工總廠。她們要求到最困難的崗位上去服務,因而參加了煉焦的工作。
煉焦廠里有些地方空氣悶熱,煙灰迷漫。這種工作環境對于一個女大學生是個嚴格的鍛煉。有一次,正是炎熱的夏天,周鎔在地下室里清洗瓦斯開閉器的時候,實在熱得受不住了,便含著眼淚走了出來。她往宿舍走去,但她聽到機器的轟轟聲音,看到巍峨的高爐和廠房,慚愧和自責就一起涌上心頭:多少人都在愉快而緊張地為祖國勞動呵,難道自己就這樣退卻了嗎?于是她轉身回到了地下室。她和唐嗣孝互助鼓舞著,終于一同堅持下去了。
經過6個月的見習,她們熟悉了煉焦的過程和操作方法,開始在煉焦爐上擔任高溫工作。不久她們就和工人打成一片,并且認為煉焦工作正合她們的理想。那時候,煉焦爐出的生焦很多,大家都找不出它的原因。在保安檢查的時候,她們倆發現了爐底有漏縫,想起蘇聯專家的話來:煉焦爐要消滅漏縫才能保養爐體,才有正確的壓力和保溫條件。她們就親自動手堵塞漏縫,還發動工人一起堵,結果爐子的溫度均勻起來,生焦減少了百分之八十一。
后來她們擔任了工長,又升為調溫工程師,最后擔任了車間副主任。在蘇聯專家的幫助下,她們在煉焦車間里建立了一套調溫制度,使整個車間能夠按計劃圖表有節奏地進行生產。在見習時期,她們就利用業余時間組織工人有系統地學習文化和技術理論。有許多工人被培養為工段長了。
她們兩人的性格并不相同。唐嗣孝愛靜,業務工作以外,常常埋頭在書本里;周鎔愛動,很喜歡參加社會活動。盡管如此,兩個人走的道路卻是完全一樣的—從在舊社會里到處碰壁,受人歧視,到今天能夠作為新中國工業建設中的一個技術人員,為祖國貢獻出自己的力量。她們一起學習,一起工作,又一起參加了青年團和共產黨,她們的面前有著極寬廣的道路。
現在,鞍山鋼鐵公司決定派周鎔到蘇聯去學習,唐嗣孝一面懷著惜別的心情幫助她的好朋友整備行裝,一面又熱烈地期待著周鎔早日學成歸來,一同更好地為祖國的經濟建設服務。
周鎔(右)和唐嗣孝是多年的好朋友,她們1950年一同參加了鞍山鋼鐵公司的煉焦工作。
唐嗣孝是化工總廠第二煉焦車間的副主任。
周鎔也是化工總廠第二煉焦車間的副主任。
她們經常在工余時間幫助技術員和工人學習技術理論。
周鎔就要去學習。兩個人收拾行裝時,一方面非常愉快,一方面又依依不舍。
一個人民代表的日常工作
趙松秋是沈陽市和平區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也是遼寧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趙松秋到選民家里訪問。
選民經常到趙松秋家里來請她幫助解決問題。
趙松秋和沈陽市房地產管理局的人員在了解本區的房產情況。她經常把選民的意見轉達政府,協助政府工作。
趙松秋和另兩位人民代表在研究選民的提案。
趙松秋向選民報告自己的工作。1953年8月至1954年底,她總共傳達區人民代表大會決議170多次,代選民提出的120多件提案也都得到了處理。
趙松秋曾經幫助賈秀萍(中)得到了婚姻自由的權利?,F在她來探望賈秀萍的新的幸福家庭。
和平區選民要求在本區內設立中學,趙松秋會同其他人民代表把這要求轉達政府,現在學校已經設立起來。
生物學教師顧巧英
在我們新中國,優秀的教師正在不斷地成長。上海中學生物學教師顧巧英便是其中的一個。
顧巧英是上海中學的生物學教師,今年9月間曾出席全國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大會。她講課時常常巧妙地運用實物、標本、圖片等直觀教具。
每次上課前,顧巧英都要作充分的準備。講授“柯斯特羅姆種乳?!敝?,她特地到上海牛乳廠了解乳牛的管理和飼養以及先進的擠奶法。
顧巧英給初中三年級學生講解不同生活條件下的鳥類。
顧巧英指導初中三年級學生作青蛙解剖實驗。
顧巧英在華東師范大學的蘇聯專家杰普莉茨卡婭教授指導下作備課總結。
顧七英非常重視學生的園地實習。她正在教學生做中耕除草的工作。
學生們在課外活動時間內栽培了許多品種的番茄。顧巧英向他們講解各種番茄生長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