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農民(1953年)
我國南方盛產各種名竹,農民多利用竹子制成竹器。杭州的婦女們擅長編織竹籃,式樣精美,與杭州傘同負盛名。
廣東木瓜
木瓜是華南水果的一種,味香甜,含有多量的葡萄糖,人們也愛用它來燒菜、煨湯。圖為廣州市郊農民在果園里采摘木瓜情形。
農業科學工作者在農村
中國農業科學工作者,在本年初擬訂了農業區域化的調查研究院工作的新方案。這一工作的目的,是深入農村,有計劃地、綜合地用科學方法把我國廣漠復雜的自然情況和農民數千年豐富的生產經驗整理出來,并在此基礎上制訂改進計劃,以便利我國農業逐漸走到機械化、集體化。
農業區域化的調查工作,已在華北、華東、東北各地展開。在農村中廣泛宣傳“人定勝天”的科學知識,使每一個領導生產的干部,每一個勞動模范、生產能手,都用科學知識武裝起來,逐漸將偉大富饒的祖國農業自然區域劃出來,使農業生產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華北農業科學技術人員深入農村。河北省工作的工作人員在徐壽眉互助組的田里研究棉苗初期整枝的方法。
為提高農民們防治線蟲病的信心,工作人員在陵南村用顯微鏡給農民們看線蟲蟲癭的活動。
河北省武安縣基點小組的土壤工作人員在整理由伯延村一帶采集來的土壤標本。
棉麥農村工作組在河北定縣陵南、陵北等村成立“定縣小麥線蟲病防治示范區”。河北省農學院植物病理教授石振亞和陵南村的農民在小麥地里檢查線蟲病害。
華北農業科學研究所所長陳鳳桐在河北藁城毛莊村研究從田間選摘下來的蚰子麥種穗。
今年長江流域和南方各省的早稻豐收
今年,南方各省和長江流域的主要稻米主區,接連傳來了早稻豐收的喜訊。
位于祖國最南部的海南島,過去是經常蒙受水旱災荒的地區,解放后,人民政府大力領導群眾興修水利,今年早稻一般增產百分之二十左右。
今年南方各省早稻普遍獲得豐收。廣州市郊區裕安團村陳漢滔互助組組員們把收割好的稻子運回家去。
今年長江流域和南方各省的早稻豐收。湖南省醴陵縣勞動模范李呈桂領導的互助組組員們正進行收割工作。他們今年早稻的產量比當地農民產量高出百分之二十。
李呈桂互助組組員的場上堆滿了剛打下來的新谷。
李呈桂(右)捧起金黃飽滿的新谷粒。
福建省今年早稻豐收。海澄縣蓮花鄉農民正在進行收割。
云南省金沙江、紅河沿岸各縣去年水稻豐收,今年早稻產量又比去年增產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
湖北省孝感縣河口區六合鄉土庫灣村劉思官互助組組員們正在忙著把收割下的稻子捆起來。
廣州市郊裕安團村陳漢滔互助組組員陳煥把打好的谷子倒在籮筐里,準備揚場。
河南省林縣植樹能手石玉殿
我國各地植樹造林運動,在人民政府的大力提倡下,有著迅速的開展,“綠化華北”、“綠化西北”……已經成為群眾性的口號,幾年來各地都出現了很多植樹造林的模范人物,石玉殿就是其中的一位。
石玉殿是河南省林縣東治村的植樹能手,由于他傳授并推廣了多年累積起來的先進接樹方法,大力栽種各種果木,東治村現在已是果樹成林,與解放前的荒涼面貌完全兩樣了。
村子里的家民,經常來訪問這位經驗豐富的植樹能手,向他請教接樹剪枝的方法。
石玉殿和村里的果農巡視果樹生長的情況。
為了使山區更加繁榮起來,石玉殿帶頭響應政府的號召,熱烈展開春季造林。
石玉殿給兒童們講解接樹的技術和知識。
石玉殿并沒有滿足現有的成績,正努力進一步鉆研接樹的技術。
可愛的竹子
在長江流域和華南各省,不僅漫山遍野叢生著各種竹子,在許多村莊旁邊,也都可以看到蒼翠的竹林。
江蘇省太湖西岸,為我國有名的產竹地區,到處是茂密的竹林。
竹筍是竹子的副產品也是人們最喜愛的一種上等菜蔬。農民現在有了自己的園地,一年四季都可以飽嘗新鮮的筍子。
夏季,竹市上從早到晚人跡不絕,交易繁忙。
江蘇太湖西岸所產竹子,每天運到各地去的約有1000多擔(每擔為100斤)。